網站首頁 家居親子 美容瘦身 服裝搭配 職場 娛樂明星 旅遊
當前位置:雅秀範 > 親子 > 男性健康

家庭中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哪個更重要

欄目: 男性健康 / 發佈於: / 人氣:2.48W

1、愛的順序性

家庭中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哪個更重要

什麼叫順序?簡單說就是次序,也指順着次序。愛的順序性指什麼?用老百姓的老話兒說,就是先來後到!從這個層面來解析的話,愛的順序性最重要的有兩層所指:

一是“愛”來的順序。

“愛”來的順序當然是先有丈夫與妻子,然後纔會有孩子。丈夫、妻子和孩子共同生活其中的地方,才叫做家。家是什麼?家是一個容器,是一個滿裝愛的容器;家更是一個傳遞愛的載體,家庭中愛的傳遞順序,是由父母傳給孩子,再由孩子成年之後向自己的孩子傳遞,這一代傳給下一代,只能由父母而子女。所以,”愛“的順序性傳遞都是向下的。

二是分離的順序。

丈夫、妻子和孩子共同生活的這個家,其成員離開的順序排位在第一的是孩子。孩子高中畢業考上大學,便意味着地理意義上的分離;大學畢業之後結婚成家,更意味着心理意義上的分離。成家之後,不論是從時間上、經濟上、精力上、愛的傾斜上,他對自己妻子和孩子的愛都會超過父母,他對自己孩子的愛就像當初他的父母愛他一樣。至此,兩代人愛的順序傳遞性完成了,愛分離的順序也顯而易見了——後來的是孩子,先分離的也是孩子。

簡言之,孩子是家庭中的過客,而丈夫與妻子,他們共同組建的這個家之初,只有他們兩個人;孩子長大離開之後,這個家中也只有日漸老去的老兩口彼此相扶將。是的,就是這樣的,一個家庭是否幸福、一個人是否幸福最核心和最永恆的兩個主題,便是愛與分離。而真正幸福的家庭,既滿盈着愛,也一直在爲分離做足夠好的準備。

2、愛的穩定性

只有夫妻關係,纔是一個家庭能夠穩定且幸福的定海神針。夫妻關係順當和諧,家庭其他成員關係才能夠隨之順暢、安穩,尤其是親子關係、婆媳關係,便不會出現惡性競爭、扭曲替代等畸形狀態。

一是惡性競爭。

惡性競爭是商業領域專用詞,用在家庭成員關係中,是特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情感爲籌碼通過不易覺察的非正當手段來彼此攻擊的行爲。比如說惡劣的婆媳關係,就是婆婆利用兒子對自己的情感、媳婦利用丈夫對自己的情感彼此之間通過家庭日常瑣事進行的頻繁惡性競爭或攻擊。常識來說,一老一少的這兩個女人明明都很愛這個男人,一個是母親對兒子的愛,一個是妻子對丈夫的愛,這兩個人的兩種愛分明是能各安其份、相融互補的,卻爲什麼鬧得雞飛狗跳到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了呢?

其根源就在於原生家庭之中,家庭成員關係之間的惡性競爭。順應天道與人倫的親子關係,應當是父親和母親彼此相愛,兩個人又同時愛着自己的孩子。可惡性競爭的家庭成員關係的輪迴卻是這樣的:因爲親子關係凌駕於夫妻關係之上,孩子便成了母親的第一親密愛人,於是孩子會疏遠並憎恨父親;而孩子成年之後,母親便會憎恨和折磨孩子愛上的那個女人。

二是扭曲替代。

何爲扭曲?是特指原本順應天道、自然而然的發展因爲外力作用而扭轉變形。對於家庭成員關係而言,扭曲並替代常常發生在母親與兒子、父親與女兒之間。比如,如果原生家庭中,母親與兒子的親密關係凌駕於夫妻關係,則這個母親必定是將來的惡婆婆。爲什麼呢?因爲這個兒子替補了父親的角色,成了母親的“小丈夫”。當有一天這個兒子長大了、娶妻了。他所娶的妻子必然成爲母親的仇人——因爲“被拋棄感”會逼得母親發瘋!

當然,此種狀態下的這個母親,已經不是母親的身份與角色了,她扭曲成了一個被嫉妒逼到要發狂的女人、女性角色,這個女人爲什麼會如此地憤怒、嫉妒甚至仇視?很明顯啊,這已經不是一個媽媽對兒子的愛與控制了,這是一個女人對一個男人的愛與控制。一個女人爲了一個男人對付另一個女人(呵,典型的“鬥小三”橋段啊)。爲了保住兒子對她永恆的愛,她當然要不擇手段地折磨兒媳婦這個“第三者”,再偏激點的會一邊討好兒子、一邊惡魔化兒媳婦,並通過種種手段高超的演技想方設法逼走兒媳婦這個“入侵者”。於是,愛恨情仇各種曠日持久地激烈鬥爭之後,要麼是婆婆戰勝兒媳婦繼續霸佔並擁有兒子這個“小丈夫”,要麼是兒媳婦戰勝婆婆並且成爲理所當然的第一女主人。現實生活中,婆婆勝利者至少佔90%以上,而媳婦勝利者,頂了天不過10%——這,便是中國式媳婦的羣體創傷與災難。

至於父親與女兒之間關係的扭曲與替代情形,也不在少數。張愛玲的《心經》中,許小寒真正地愛上了自己的親生父親,於是母親便不只是她的母親,更是她的情敵。她利用血緣至親的先天優勢,在女兒與情人的身份之間自由切換,於不動聲色間挑撥父親疏遠母親,不動聲色的打敗並擊潰母親。

總之,只有夫妻關係好了,其他家庭成員關係纔會好。如果夫妻關係不好的話,那麼這個家庭永遠不會和睦。更有甚者,一旦親子關係凌駕於夫妻關係之上,家庭成員之間扭曲、紊亂、替代的關係便如同受了詛咒一般,幾乎會代代輪迴、惡性循環。

3、愛的完整性

如果將三口之家三個人之間的關係描述爲一個三角形的話,這三個人便分別爲三角形的三個頂點。

其中,妻子與丈夫之間連成的線是三角形的底邊,且永恆不變。而丈夫和妻子兩個人與孩子之間的連線永遠相等,且會隨着孩子的成長呈動態遠離趨勢。換句話說,三口之家家庭成員關係線連成的這個三角形,必須得符合兩個先天條件:一是底邊固定(夫妻之間的關係),二是兩腰相等(父親母親分別與孩子的關係)。底邊是不可變量,而三角形的高(即孩子這個頂點與父母那個底邊的垂直距離)則是唯一可變量。且這垂直距離的變化有一個明顯特徵,即從幼兒期到成年期,孩子會離底邊越來越遠,從而完成地理意義上和心理意義上的完全分離。其漸遠趨勢大致可分三個階段:

一是嬰幼兒的粘着親密期。

嬰幼兒期的孩子與父母親關係格外親密,這是人倫亦是天道。沒有父母親的親密照顧,孩子會死掉的哦,所以不論是從生理需求還是心理需求而言,這個年齡段,孩子這個三角形頂點與父母這個底邊之間的距離是最近。

二是青春期的相對獨立期。

青春期前後,孩子的生理成長與心理成長,基本上都完成了90%以上。換句話說,這個時候就算沒有了父親母親,孩子也能夠存活下來。沒有了死亡的生理本能恐懼危逼,再加上孩子心理意義上的對“自我”的認知與獨立,便會促使孩子對外部世界越來越感興趣,從而“冷落”並“疏遠”自己的父母親。這個年齡段,孩子這個三角形的頂點與父母這個底邊之間的距離處於“弱控制”狀態,即中等遊離狀態,既不彼此完全分離,也不如兒時彼此親密無間。

三是成年期的完全分離期。

此處的“成年期”是指法律意義上的18歲成年,不完全指傳統意義上的成家立業。準確地說,現代社會,孩子十八歲高三畢業上大學,便已經完成了與父母親在地理意義上的分離。而傳統的所謂“成家立業”時段,即娶妻生子後,會完成與父母心理意義上的完全分離。這個時間段,孩子這個三角形的頂點與父母這個底邊的距離是最遠的,與此同時,這個頂點也成爲了另一個家庭的三角形頂點,並與他的另一半共同構成新三角形的底邊,從此親密守護着自己孩子的成長,直至新一輪分離的到來。

一言蔽之,只有夫妻關係排位第一的家庭,孩子才能夠享受到來自於父親和母親兩個人的、共同的、完整的、足夠好的愛。

憑這愛破世間一切苦毒

幸福家庭中的親子關係各有各的幸福,而不幸家庭中的親子關係,無一例外是親子關係凌駕於夫妻關係之上所致,且這種不幸會像隱性遺傳病一樣一代一代輪迴,除非某一代娶了個好女人回來,且這好女人有大心量、有至慧劍,並願傾盡一生心血終結這近乎於被詛咒的惡性家庭成員關係,使其得矯正、得養正,從而成爲真正意義上的幸福家庭。真正意義上的幸福家庭,最明顯的特徵便是以夫妻關係爲主,這樣的話,身爲媽媽,便不會有過多時間和情感空檔過度插手兒子的生活,從而爲將來惡劣的婆媳關係埋下隱患;身爲妻子,便不會因爲過度愛自己的孩子冷落丈夫,而導致夫妻關係不和。家和萬事興,父母愛孩子,孩子孝父母,家這個容器中裝滿愛的能量,生活在這樣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個個兒可憑這愛破世間一切苦毒,於煙火人間得身心清涼與安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