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家居親子 美容瘦身 服裝搭配 職場 娛樂明星 旅遊
當前位置:雅秀範 > 職場 > 職場指南

通過這三步,助力孩子社交能力提升!

欄目: 職場指南 / 發佈於: / 人氣:7.55K

最近有兩位家長朋友找我提問,他們的孩子(就叫他們小明和小俊吧)都屬於高功能。雖然孩子和家人日常溝通問題不大,但和同齡孩子相比,她感覺自家孩子在社交方面總缺點什麼。

通過這三步,助力孩子社交能力提升!

於是近日帶孩子去醫院做了個心理評估或再診斷。

從小明的評估報告看分數感覺各方面都正常,而小俊的診斷報告分數屬於譜系邊緣。

醫生簡單說了說,也沒有給到什麼具體建議,就這樣拿着一份報告打道回府。家長儘管很努力干預教育,但看到這個報告還是挺泄氣的。

這樣高度概括的一個分數,對行爲分析和干預的指導意義並不大。我知道許多家長會總不滿意孩子的社交能力,但具體又說不上來。

我建議家長,最好自己嘗試從生活場景出發,仔細觀察孩子,看看究竟孩子在社交方面缺的是哪根筋。

小俊媽媽開始留意觀察小孩與小夥伴的交往,以下便是最近發生的真實記錄:

2月26日晚上,鄰居家小朋友小添在我家食品櫃找到一瓶養樂多,我家孩子小俊看見了就上去搶,於是兩人都抓住那瓶養樂多不放。

鄰居小添便打了小俊一拳,但小俊沒鬆手,小添於是說我再去找一瓶,但是小俊也沒鬆手。我走過去說,養樂多先給我,我再去找一瓶,一人一瓶。

鄰居家小朋友鬆手說我去找,然後他去食品櫃找到一張小俊喜歡的貼紙,並要拿來和小俊交換飲料。最後鄰居家小朋友如願喝了那瓶養樂多,而小俊則要了原本屬於他的貼紙。

本來媽媽是希望給小俊找個玩伴,結果兩小男孩卻常常鬧矛盾,小添知道小俊的“弱點”是一根筋不善變通,常常抓住這個來“欺負”小俊,更談不上友誼和交情。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認識社交能力的三個臺階

社交能力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的體現。人與人之間打交道,大體可以分爲三個層次:

1.最基本的是和陌生人打交道,例如和售貨員司機等簡單交流。

2.和普通人打交道和建立好感的能力,例如認識和結交普通朋友。

3.和一小戳朋友建立深厚友誼的能力。

上面的這個情景,屬於第二個階段。事實上,哪怕低功能的譜系孩子,經過刻意訓練是能完成第一階段所需的能力。第三階段則要更多看孩子能力和緣分了,而最讓大多數家長頭疼的往往是第二階段。

對於第二個階段,我們需要教導孩子一系列的能力,包括建立好感,溝通表達,思維彈性,分享選擇,情緒管理,問題解決,共情能力等。

自然教學不是把孩子放到一起就了事,對於能力相對較好的譜系孩子,我們要利用這期間發生的學習機會,讓孩子積累和人打交道的經驗,我們家長得因應孩子的能力程度,給予適當的輔助引導。

具體有以下幾點供參考。

第一

河水犯井水

俗語說不打不相識,不是說讓孩子打架,而是要咱們家長多製造萍水相逢的機會。

記住,社交就像演員的演技,是不斷鍛煉出來的。您試一試一個人把自己關在房子裏,社交能力如果得不到歷練,只會越來越退步,很多“碼農”和宅男宅女不擅長和人打交道也是這個理,對於正在發育成長的孩子,本來這方面就弱,更需要加強歷練。

家長第一步首先要做好的,是想辦法給孩子找到這樣的玩伴,周圍的鄰居孩子,同班同學,小區公園的遊戲區,親戚朋友家的孩子,興趣班的孩子,機構的孩子。

獨生子女是我國最大的國情,兄弟姐妹這些同輩關係是很難得的。

時間上可以是週末,平時晚飯前後的時間,假期旅遊探親的機會。不要嫌麻煩自己或別人(當然也不是讓您晚上10點上門找人家),哪怕是20分鐘,持之以恆的積累是很可貴的,孩子能處在一個時間空間玩,就實現了目標的第一步。

此外家長自身得要做好榜樣,心態要擺正,不要怕吃虧,主動大方一些,如果家長和家長之間都交不了朋友,就不要指望孩子了。

第二

不許打人

經常有家長因爲孩子打人的問題找我。普通孩子也有這樣的問題,但隨着語言表達,自我控制,情緒管理,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以及家長老師對底線的堅守,他們會發現其實打人不划算也沒必要。

對於譜系的孩子,我希望向所有家長強調一點,不管您孩子的能力有多低,遇到打人的事情都要堅決制止,千萬不能縱容!!!我在美國見過有15歲的譜系大男孩把父母咬得青一塊紫一塊的。

遇到孩子之間爭執動手,家長千萬不能愣在那,而是首先要保護所有在場人,並制止打人的行爲,讓雙方冷靜下來。然後家長要做好裁判員,問清楚事情的原委,究竟因爲何事而爭搶動手,中間是誰對誰錯,然後商討解決的方法。

千萬不要因爲孩子語言能力不好就遷就,我前面文章就專門介紹過,一位媽媽是如何堅持教導自己無語言孩子。

第三

有話好好說

第三個社交的關鍵能力是說話溝通的能力,我這裏不是要教大家怎麼訓練語言行爲。話說不好,除非是因爲孩子的肌肉控制有問題,否則做再多口肌訓練也是白搭。

假如肌肉控制沒大問題,另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是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角度。我導師常說,話說不好是因爲沒想好,或者根本沒有嘗試過從對方角度想問題。

除此以外,日常家長的言傳身教和模範的左右就更重要了。我觀察有些家長平時溝通就不怎麼樣。我們不是要訓練孩子當演說家,不是要追求次澡的華麗,更關鍵的是理解對方的能力。

例如有父母習慣了爭吵,已經到了爲反對而反對甚至人身攻擊的地步。如果一方說好,另一方非要說不好,哪怕其實自己並不一定不喜歡。再糟糕的觀點都有其可取支持,關鍵是您能否站在對方角度想問題。

如果孩子做的事情您經常簡單粗暴地否定,無形中您是在模仿和鼓勵孩子去否定別人。相反如果您模仿的是一種體諒對方,有商有量的態度,孩子的思維也會變得更靈活一些,而不是一根筋。

在溝通時教大家一個思維套路——

陳述事實(如果孩子有情緒就先冷靜下來)

點出和肯定對方行爲背後的需求

不能滿足他需求的原因

在什麼條件下可以滿足他的要求

例如——

孩子感冒了但還是想吃冰棍,或者上面提到的兩位小孩爭一瓶飲料,利用這個套路有沒有更好的折衷方法呢?

小孩子最容易爭執的原因之一就是隻從自己的角度和利益想問題,不是孩子真的想自私自利,而是他的思考盲點限制。在引導孩子時,得多讓他學習換位和理性思考。

小結

我曾經聽別人說,社交能力就是一種讓對方感到舒服的能力。除了小數人天生是交際花,我們普通人都是要大量的機會去刻意學習人際交往能力。打人等暴力行爲是絕不能允許,犯了得道歉。

更重要的是提升孩子的單向思維,沒有人會願意和凡事都只爲自己的人打交道。如果每一次和別人打交道都讓對方感到不舒服不開心,然後就沒有下一次了。

需要說明的是,就算是普通小朋友,這三個層面的社交能力都不是天生就會的,而是父母老師通過日常的機會努力教導,以及孩子耳濡目染或主動從周圍學習的結果。

Tags: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