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家居親子 美容瘦身 服裝搭配 職場 娛樂明星 旅遊
當前位置:雅秀範 > 旅遊 > 社會熱點

楊貴妃每天洗三次澡的真相竟是…不爲人知的苦衷

欄目: 社會熱點 / 發佈於: / 人氣:2.15W

楊貴妃每天洗三次澡的真相竟是…不爲人知的苦衷

楊貴妃是很喜歡洗澡的,驪山的華清池常年爲她準備着。常人洗澡是爲了去除身上的污垢,然而楊貴妃洗澡卻不是這個目的。她有自己的苦衷,以至於每天都要洗上三次澡。下面揭祕楊貴妃每天洗澡三次的背後隱情以及她和李白不爲人知的隱祕情史…(歷史上楊貴妃真的很美嗎?楊玉環簡介及真實容貌介紹)開元4年玄宗最寵愛的武惠妃死了,“後宮數千,無當意者”,高力士向他透露,他的那位兒媳婦“姿色冠代”。開元8年10月,唐玄宗幸驪山溫泉,就讓她出家當了道士,號曰太真,兩人第一次見面時,楊氏才22歲,而他已經56歲了。

楊貴妃每天洗三次澡的真相竟是…不爲人知的苦衷

最終,老子搶了兒子的女人。天寶4年,玄宗年六十一,貴妃年二十七,玉環被冊爲貴妃,一直到她縊死馬嵬(年38歲),她都是這個名號,故後世稱其爲“楊貴妃”(楊貴妃如何死的)。

野史中流傳楊貴妃每天要洗三次澡,而那時民間有“洗三”(或稱“三日洗兒”)的舊俗,盛行於唐代宮中。說的是嬰兒出生三天,要鄭重地爲小兒舉行出生後的首次儀禮,因爲儀式一定要包括給嬰兒洗浴,故叫“洗三”,或“洗兒會”。這是大喜事,要對下人有所賞賜,所賜金錢就稱爲“洗兒錢”。 “三日洗兒”這天,主人設宴款待來賀的親友,俗稱爲“湯餅會”。湯餅,其實是湯麪。相當於現在的“長壽麪”,過生日、“三日洗兒”、辦滿月都必不可少。

有關“三日洗兒”的的習俗,唐代詩人王建的《宮詞》之七十一寫道:“日高殿裏有香菸,萬歲聲長動九天。妃子院中初降誕,內人爭乞洗兒錢。”現在,在南方的農村還流行爲嬰兒“洗騷”(廣州話把嬰孩稱爲“騷蝦”),但日期並不固定爲第三日,可以從黃曆中選一個吉日而行之)。

於是,好事者就順理成章地把楊玉環勸說成 “三日洗兒”。關於楊貴妃爲乜要每天“三洗”,引起一些後世文人的探祕,有一種說法是很荒誕的:楊貴妃與安祿山關係不一般,“三日洗兒”,分明是找藉口和安祿山洗澡調情,是大張旗鼓偷情,是在“玩水水”!但古月清照認爲,這個可能性性微乎其微。且不說偷情到如此大張旗鼓,唐玄宗不是“呆佬”,這頂“綠帽”不是兒戲,同皇帝老子爭女人?剛進京不久的安祿山還未有此膽量吧?楊貴妃不顧皇帝老公的感受,公然給成年乾兒子“洗三”,我相信她也沒有此膽量!唐人姚汝能的《安祿山事蹟》記載過:“(安祿山生日)後三日,召祿山入內,貴妃以繡繃子繃祿山,令內人以彩輿舁之,歡呼動地。玄宗使人問之,報雲:‘貴妃與祿山作三日洗兒,洗了又繃祿山,是以歡笑。’玄宗就觀之,大悅,因加賞賜貴妃洗兒金銀錢物,極樂而罷。自是,宮中皆呼祿山爲祿兒,不禁其出入。”

另有唐代文學家元稹的《連昌宮詞》也寫道:“祿山宮裏養作兒,虢國門前鬧如市。”

從這些史料中,似乎看不出安祿山與楊貴妃有一腿,兩人關係看起來挺清白的,只不過是楊貴妃爲取悅唐玄宗,和乾兒子合演了一出鬧劇逗唐玄宗玩。相信唐玄宗再大方,再寵愛自己的女人,也做不到讓自己的女人當着自己的面與別的男人調情,還大悅吧?天下哪有自己給自己找綠帽子戴的男人?但青年作家、書評人李陽泉在其《中國文明的祕密檔案》一書中稱其爲“最曖昧的‘洗三’”,寫道:唐玄宗寵幸楊貴妃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然而,楊玉環卻不甘心只佔有一個皇帝,偏偏喜歡上了胡兒安祿山。安祿山爲了贏得玄宗的賞識,在貴妃面前大獻殷勤,他雖然比楊貴妃大十幾歲,卻請求給貴妃當乾兒子。楊貴妃故意笑而不答。唐玄宗卻鼓勵貴妃收下這個“好孩兒”。

自從楊貴妃當了安祿山的乾孃,與安祿山來往就有了名分,你來我往,勾搭成奸。《通鑑紀事本末安史之亂》記載,天寶十年正月三日,是安祿山的生日,唐玄宗和楊貴妃賜給安祿山豐厚的生日禮物。

過罷生日的第三天,楊貴妃特召安祿山進見,替他這個“大兒子”舉行洗三儀式。楊貴妃讓人把安祿山當做嬰兒放在大澡盆中,爲他洗澡,洗完澡後,又用錦繡料子特製的大襁褓,包裹住安祿山,讓宮女們把他放在一個彩轎上擡着,在後宮花園中轉來轉去,口呼“祿兒、祿兒”嬉戲取樂。李陽泉的說法我不敢苟同,缺少史料的支持,“意*”的成份不少!那麼楊貴妃爲何要每日三洗?有學者在日本找到了史料答案:因爲楊玉環有狐臭,必須一天洗幾個花粉浴才能減少狐臭的影響,所以玉環特別喜愛泡溫泉,也是中國花粉浴的開山祖師!

《舊唐書》稱:“太真資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每倩盼承迎,動移上意。宮中呼爲‘娘子’,禮數實同皇后。

白居易《長恨歌》雲:”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頭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但楊貴妃美則美矣,奈何佳人有”暗疾“,必須要不斷洗白白才能去除臭味,細想之下,也真難爲了她,如果放在醫學昌明的現在,狐臭只是”小兒科“(隨便在牆頭都可以找到一張號稱除臭獨家祕方的黃陸醫生的傳單)。

楊妃被寵,正是玄宗後期大踏步走向腐敗的時期。她的家族,則”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楊玉環得寵於唐玄宗之後,她的族兄楊釗(玄宗賜名”國忠“)也飛黃騰達,升任宰相。

玄宗之所以如此信任楊國忠,除了取悅於楊貴妃之外,主要是藉以牽制李林甫的專權。同時爲取代已經衰老了的李林甫做準備。終於在天寶十一載(752年)十一月,李林甫死後,玄宗派命楊國忠擔任右相,兼文部尚書,判使照舊。楊國忠以待御史升到正宰相,身兼40餘職。得到了傾城傾國的美人,唐玄宗盡情地揮霍與享受,政事全權交給了奸相楊國忠。在歌舞昇平的掩蓋下腐敗也積累到了極限,終於,”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安史叛軍如入無人之境,潼關陷落後,唐玄宗甩下百官和百姓,帶着楊氏兄妹逃離長安。勉強到了馬嵬驛,羽林軍譁變,殺了楊國忠,之後,六軍不散,唐玄宗不得已,只好忍痛割愛,將楊貴妃縊死在佛堂。

”安史之亂“生靈塗炭。一直到七年之後,玄宗的孫子代宗廣德元年,杜甫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方基本平息。唐帝國一落千丈,它使經歷過往日輝煌的人們回憶起這一段歷史不禁感慨噓唏,乃致痛苦流涕。杜甫絕句《江南逢李龜年》正因爲很好地傳達了這種感受,所以才動人。沒有體驗過滄桑感的年青人對這首詩是無動於衷的。

再者,玄宗幸蜀後做了太上皇,成了歷史的棄兒,重返長安後他更成了”多餘的人“,但這位風流天子畢竟是開元盛世的創造者,所以她與楊貴妃的悲劇在時過境遷之後又會引起人們的同情,至少,在人們議論和回憶的時候多了些感慨而少了些批判。

白居易《長恨歌》說唐玄宗迴鑾後要爲楊貴妃改葬,結果是”馬嵬坡下泥中土,不見玉顏空死處“,連屍骨都找不到,這就更證實貴妃未死於馬嵬驛。從此”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也成千古絕句!值得一提的是楊妃的故事在日本的影響不亞於中國。有一種傳說是楊妃當年並沒有死,她被偷天換日地保護了下來,後來東渡到了日本,得終其天年。

”忽聞海上有仙山“——自徐福以來,人們不都是把那蓬萊、方丈、瀛洲,把扶桑日出之處,當作神仙的樂園嗎? 在日本,有楊妃像、楊妃墓、楊妃廟塔多處。在受盛唐文化哺育過的日本國民的心目中,楊妃身上散射着另一種文化的神祕光環。

楊貴妃與比自己大十幾歲的乾兒子安祿山是否有一腿,是後世人經常茶餘飯後的談資,更成爲養活很多後世無聊附會的文人筆下的豔史!但不管曖昧與否,調情也罷,一場鬧劇也行,”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這畢竟也是我們中國的一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