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家居親子 美容瘦身 服裝搭配 職場 娛樂明星 旅遊
當前位置:雅秀範 > 家居 > 生活常識

好孩子的家庭教育點評

欄目: 生活常識 / 發佈於: / 人氣:5.28K

剛入大學校門的瑩瑩,還沒有度過新環境中的“蜜月期”,就已經哭哭啼啼地找媽媽、想回家了。最初她還憑着激情和熱情獨自處理問題,但不久就整天悶悶不樂、度日如年了。

好孩子的家庭教育點評

面對莫名的煩惱,她常常以淚洗面,只有在電話中跟媽媽哭訴一番才略覺安慰,最終竟發展到痛哭一場成爲每天必做的“功課”。現在,就連感興趣的事情也都成了她的煩心事,似乎只有回家才能逃避莫名的痛苦。

熟悉瑩瑩的人都會說她是一個健康陽光的女孩兒。她活潑開朗,是家庭和同學中公認的“開心果”。她是學生幹部,成績優秀,爲人隨和正直,通情達理,做事情有股子堅韌勁兒,是個典型的“好孩子”。誰曾想,這位“開心果”和“好孩子”怎麼就變成了愁容滿面的“林妹妹”呢?

“好孩子”的心靈畫像

在不長的時間裏,爲什麼瑩瑩的表現會判若兩人呢?從深層的心理機制來看,可以用“退化”的機制來解釋。面對問題束手無策時,採用大哭來表達情緒,這是兒童慣用的手法之一。但是如果大哭成爲了主要的應對手段,尤其已經成爲每天的“必修課”,以致影響到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那麼一定是出現了心理失調。

其實學校中有許多像瑩瑩這樣的“好孩子”,他們從小到大都讓人羨慕:他們學習優秀,明是非、講道理,對自己要求嚴格,做事認真努力,行爲中規中矩,幾乎從不犯錯誤;他們善於反省和控制自身的行爲,不與他人發生衝突;他們情感敏銳、細膩,自尊心強。他們是老師眼裏的好學生、同學中的典範、家長心中的驕傲。但是正是他們身上的這些“光環”有時會讓家長、老師疏忽了對他們成長中弱點的關注,這缺少的一環就有可能成爲他們不堪一擊的致命傷。

比如,由於非常關注成績和自己各方面的表現,尤其在意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這些“好孩子”無形中要求自己在學習、才藝、交往各方面都要有突出表現,不允許自己犯錯誤,他們在“光環”的下面揹負着沉重的包袱,小心地維護着自己完美的“面具”。

但是他們在內心深處積聚着許多消極情緒。他們在大學聯考、上大學、戀愛等重要人生階段中很容易出現問題,有些學生甚至會採取自殺等極端行爲。據一項對某重點高中學生的調查,被公認的“好孩子”中竟有30%的學生心理或行爲出現偏差。“好孩子”羣體中的這些學生如果要健康成長,還真需要滋補一下他們的心靈。

“好孩子”的家庭畫像

一種行爲如果頻繁發生,就不是偶然現象。固然,環境的變化、特殊事件都可能讓和瑩瑩相似的孩子表現暫時失調,但是家庭教育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回顧“好孩子”的成長過程可以看到,“好孩子”的父母對孩子的生活、學習、行爲方式、道德品質等諸多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有很多的“應該”、“不應該”等潛在原則。

他們不允許自己的孩子隨便與其他的孩子玩耍,除非瞭解對方的家庭背景,以免受到不良影響;他們要求孩子不能隨便耍脾氣,不能隨便評論別人,不能和別人吵架,因爲那是很沒有修養的表現;孩子不能上網,因爲網絡很危險,晚上不能和同學出去玩,不能睡得太晚,不能穿太花哨的服裝,不能追星,不能看無聊的電視劇……父母希望他們的孩子在一個完全純淨的環境中成長,孩子們也已經把這些清規戒律爛熟於心,凡事都要與之比對,來決定取捨。

父母們“很講理”,冷靜理性,善於分析和處理問題,每每孩子遇到問題,父母便運用他們的智慧與人生經驗爲孩子做出條條框框的分析,讓孩子不必繞彎路就可以一路坦途地走下去,快速成長。孩子也爲父母的“高見”折服,遇到任何問題就會找到父母作爲決策的“柺棍”。

長此以往,這樣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一旦在新環境中遇到的問題複雜性增加,原有的“柺棍”無法奏效時,他們就無法自己招架,只能用兒童階段的手法來應對或逃避了。

“好孩子”家庭教育點評:嚴格的教育固然不能說是錯誤,但是失去平衡的家庭教育就有可能出現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