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家居親子 美容瘦身 服裝搭配 職場 娛樂明星 旅遊
當前位置:雅秀範 > 家居 > 美文閱讀

關於讀書的隨筆

欄目: 美文閱讀 / 發佈於: / 人氣:1.66W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說起隨筆,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吧?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爲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讀書的隨筆 ,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讀書的隨筆

關於讀書的隨筆 1

今天,我讀完了《格林童話》這一本書。它是由18世紀初,德國的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蒐集民間整理民間的傳說、童話故事編輯而成的格林童話。出版至今,格林童話仍在全球各地流傳。

讀完了這本《格林童話》,讓我感受最深的一篇文章就是《海兔》了。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一位驕傲的公主她有十二面萬能的窗戶,只要一看,天下事就瞭如指掌了。這一天她貼出告示公佈:如果誰能躲過公主的眼睛,她就和誰結婚。有三個小夥子前來應徵,前面兩個都被公主的萬能窗戶發現了。到第三個小夥子時,他第一次藏在了蛋殼裏,被公主用第十一面窗戶看見了。第二次他躲在鯉魚肚子裏,被公主第十二面窗戶發現了,第三次,聰明的'小夥子變成了一隻活波可愛的小海兔藏在了公主的辮子裏。公主從每一扇窗戶裏都沒能找到小夥子,公主被小夥子的機智所感動,便嫁給了他。

這一篇童話故事教育我們的兩個道理。第一個是;做人不能像公主那樣驕傲,看不起別人。第二個是;應該學習小夥子做事都應該善於思考,善於發現。每一篇童話故事都向我們講了一個做人的道理,而且有些會讓我受益無窮,我喜歡《格林童話》。

關於讀書的隨筆 2

有句話我一直非常喜歡:“要想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這在我們教育事業中尤爲重要。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於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能量,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讓自己的“一桶水”永遠取之不不盡,用之不竭。

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讀好書,讀有意義的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裏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對於一年級的學生,老師去講太高深的知識孩子云裏霧裏,最重要的是在孩子的啓蒙階段教師傳遞知識的準確性,每一個讀音、用詞都會深深的影響到學生,我覺得這更考驗教師的基礎知識是否紮實。日常說話通常是自然而然的,出了問題自己都意識不到,這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於讀書的隨筆 3

《第七條獵狗》雖然是一篇短篇小說,但內容卻令人回味無窮。

這本書的主人公叫召盤。它非常喜歡打獵,卻沒有一條得心就手的好獵狗,而養的六條獵狗都因爲意外的事故送人了,他爲此常常引以爲憾。第七條獵狗叫赤利,是一位軍人送他的。威猛的赤利攆山迅如風,捕獵猛似虎。可是,就是這樣一條好狗,卻在潑水節那天遭到主人召盤的毒打。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在一次捕獵中,他們發現了一隻五六百斤的大野豬,召盤仗着自己手中有槍、腳下有狗,對着野豬的耳根就是一槍,被激怒的野豬向召盤衝了過去。召盤趕快呼喚赤利,卻不見赤利的'蹤影。說來也巧,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野豬被樹枝卡住了,召盤趁機將野豬打死。

就這樣,赤利被趕出了家門,過起了吃了上頓愁下頓、吃了這餐沒那餐的悲慘生活。半年後,召盤碰到了一羣狼,而羣狼之首正是赤利。赤利見飢腸轆轆的狼羣想吃掉召盤,便不顧一切地與它們撕咬起來。最後,狼全死了,赤利也犧牲了。看到這裏你也許會問,這麼忠誠的赤利上次爲什麼不幫主人打野豬,其實,那天打獵時召盤踩破一窩蛇蛋,蛇生氣地吐出了紅信子,向召盤的頸部直撲過去。等赤利把蛇幹掉時,召盤也把野豬消滅了。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崇洋媚外的亡國奴,他們爲了一時苟且偷生,不惜出賣自己的祖國,連一條狗都不如。

關於讀書的隨筆 4

可嘆停機德,金簪雪裏埋。

我讀過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清高自傲的妙玉,柔弱多病的秦可卿,潑辣大方的王熙鳳,孤寂深宮的賈元春,聰敏能幹的賈探春,木愣呆傻的賈迎春,看破紅塵的賈惜春,落魄村莊的賈巧姐,大大咧咧的史湘雲,初嫁守寡的李紈,但她們的美麗才華都在歲月的沉澱中慢慢消逝,只有薛寶釵的唯美高貴依然在我心中傳來空靈的迴響。

暗自祝福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美好姻緣的.人,多多少少對斷送了這份愛情的薛寶釵有些怨恨。但我看見的是一個背對陽光的薛寶釵。

也許她是有城府的女子。書中寫她“挑賈母愛看的幾齣熱鬧的戲點,賈母見了,更是喜歡。”可是,我讚賞她懂得在什麼場合該說什麼話。爲人處事是一門哲學,那麼薛寶釵可是小小年紀便精通這門哲學的。元春省親時發下來的燈謎,即使她覺得並無什麼新奇,嘴上也止不住的誇讚燈謎新穎精巧。有城府又怎樣,我喜歡的便是她那恰到好處的城府。

也許她是個可憐而樸素的女子。就算貴爲大家閨秀,房間裏也“一色玩器全無,案上只有一個古樸的定窯花瓶,供着數枝菊花,並兩本書,茶奩茶杯而已。”不過,這是襯托出了她的超凡脫俗。不喜用那些庸俗的胭脂古董來修飾自己,即便如此,也絲毫掩不出她的大氣。她不會浪費,她可以坦然穿着半舊的家常衣裳和身爲寶見華貴的賈寶玉交談。她可憐嫁進家門三月就被迫守寡。就算賈寶玉不愛她,爲什麼也這樣決然而去獨留她一人?是歲月無情還是天意弄人?

她是如此的善解人意。知道史湘雲沒錢請詩社作席,就把哥哥的螃蟹宴搬來替史湘雲解圍;史湘雲送了絳紋石戒指,便給襲人也送去一份;夏金桂獨獨欺負香菱,她便把香菱要來跟在自己身邊;林黛玉身體不好,她給黛玉送燕窩,送一瓶兒蜜餞,還開導她愛惜自己身體和讀正經書。這般的善解人意,更是紅樓夢中無人可比肩的。

論相貌,她“脣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隨時,自雲守拙。”不知是哪一點比那“傾國傾城貌”差了些。論才學,她“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痕”,也不比那“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差。論女紅,她“坐在牀邊紡織女紅”遠超林黛玉的“丫鬟紫鵲坐在風口做針線活”。論道理,寶釵心胸開闊,黛玉那小心眼兒遠不及她。

某日,驀然在一個午後胡思亂想:如果寶玉先遇到的是寶釵,那會不會沒有這個結局?而後,我便釋然了:寶玉黛玉純真的愛情豈是時間可以決定的!也許從一開始就註定最後受傷的那個人是寶釵。那個樸素卻超凡脫俗,善解人意又有城府的女子。

任他寶玉棄你而去,你依舊是《紅樓夢》中最美的那一朵花,跳一曲最美的獨舞,愛上那座盛世的空城。

讓我跨過千年來愛你,背對陽光的薛寶釵。

關於讀書的隨筆 5

·知識就是力量。

·奇蹟總是在不畏中閃現。·安逸和滿足易成爲腐敗與墮落的溫牀。

·成功和美德是衡量人生事業的兩種尺度。

·知識本身並沒有告訴人們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

·毫無理想而又優柔寡斷是一種可悲的心理。

·無論你怎樣地表示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無法挽回的事來。

·才德有如寶石,最好用素淨的東西鑲嵌。---《培根論說文集》

·人們的舉止應當象他們的衣服,不可太緊或過於講究,應當寬舒一點,以便於工作和運動。---《培根論說文集》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信任就是關於進言的信任。---《培根論說文集》

·過於求速是作事上最大的危險之一。---《培根論說文集》

·幸運並非沒有許多的恐懼與煩惱;厄運也並非沒有許多的安慰與希望。---《培根論說文集》·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能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也。

·在美方面,相貌的美高於色澤的美,而秀雅合式的動作的美又高於相貌的美。---培根:《論美》

·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同樣,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令人肅然起敬的。

·有些老人顯得很可愛,因爲他們的作風優雅而美……而儘管有的年輕人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

·好炫耀的人是明哲之士所輕視的,愚蠢之人所豔羨的,諂佞之徒所奉承的,同時他們也是自己所誇耀的言語的奴隸。---《培根論說文集》

·饒舌的人多虛妄。

關於讀書的隨筆 6

4月2日是“國際兒童圖書日”,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屆時世界各地都會爲此舉行一系列紀念活動,因此每年的四月,彷彿全世界都充滿了濃濃的書香。中國有句俗語“春來正是讀書時”,在這個綠芽萌發、百花吐蕊的季節,我們將迎來第20個“世界讀書日”。

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伴隨我們一生,幫助我們成長,敦促我們奮進。在柳絲青青,百花吐蕊的四月天裏,書香滿懷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精神上的富足,更是展望前程時那一份自信和沉穩。“讀書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改變人生的廣度;讀書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改變人生的終點”。對於一個審美觀、道德觀、人生觀都正處在形成時期的少年人,閱讀書籍不僅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少年人的心靈,幫助他們抵禦世俗的種。種侵染,從而建立起自己的審美觀、道德觀和人生觀;更可以豐富學生們的寫作素材,開闊視野,優化文字運用能力;因此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經典名言,可見書籍對寫作的重要意義。想成就高分作文的同學們,別再埋頭苦想了,也許隨便翻開的一本書已經帶你走上了成功之路。

關於讀書的隨筆 7

喜歡讀書是我學生喜歡讀書是我學生時代的一大“嗜好”,徜佯在書的世界裏,真的讓人有一種忘我的感覺。成家之後喜歡讀的書由一些哲理書、勵志書,轉爲一些家教之類的書,從家教一類的`書中我知道了閱讀對於孩子的重要,因此我常常和兒子同讀一本書,並和他交流一些他容易懂的感受,對於閱讀的情有獨鍾也影響到我教學中,儘管我是一名數學教師,但我經常提倡孩子們多讀書,開闊自己的視野。

對於讀書我覺的首先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讀書觀。讀書的目的是促進自己專業的發展,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有效地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有了這樣的思想,便了有讀書的動力。其次,圍繞自己的專業發展去讀書。如今我們特別強調實施新課程改革,在這樣大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必須多方面地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從而把握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實質,這是有效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大前提。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自從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後,由於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並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國小數學教師》。

關於讀書的隨筆 8

祥子是一個年輕力壯的車伕,他對生活充滿了憧憬。他的理想是能擁有一輛洋車。三年後,他終於如願發償,可不幸的是,他用血汗錢換來的車,竟被亂兵搶走了,逃出來的他,到仁和車廠拉車,不幸再一次降臨在他的頭上,逼迫祥子結婚的.虎妞死於難產,他的車又只好賣了來給虎妞辦喪事,之後,小福子表示願意和他一起過日子,可當祥子再去找小福子時,卻發現小福子自殺了。爲此,他們心中的最後一絲希望破滅,完全喪失了對生活的信心,從上進淪落爲墜落,開始吃喝嫖賭無所不爲,過上了行屍走肉般的生活,開如欺騙朋友,利用朋友,什麼都做得出來。

我深深地爲祥子感到悲哀,原來是如此陽光,對生活充滿希望的小夥子,爲什麼會淪落成這樣?祥子生活的社會充滿黑暗,人性因此變得扭曲,人與人之間也充滿了仇恨,也許有人會說,祥子是輸給了自己,因爲他目光太過短淺,但我卻覺得,祥子更多的輸給了社會。

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差別是難免的,祥子吃盡了所有的苦,受盡了所有的累,可到最後卻還是兩手空空。因爲社會是現實的,這個殘酷,無情的社會總有一天會把所有熱血少年逼上絕路。因此我們應明白,社會是無法隨理想而改變的。

相反,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公平公正的社會,一切都靠自己,我們沒有太多理由輸給社會的了,所以,我們只有學習祥子剛開始的那股勁,戰勝一切,纔會成功!

關於讀書的隨筆 9

本文的題目我引用了《史典》中的句子“樂至無如讀書”,意思是說人的一生如果能養成讀書的習慣,那實在是一件快樂無比並且受益無窮的事情。

我有兩個非常好的網友,一位是聲望很高的部隊轉業幹部,一位是一家工廠的高級鉗工,大概五十多歲吧。每天晚上都堅持讀書到深夜,令我敬佩,這種精神難能可貴,是我學習的楷模。

現實中,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共識——讀書是貫穿一生的事。但是,我想在我們一生中究竟有多少時間能用來讀書呢?據統計學家計算,假定一個人的壽命爲100歲的話,那他吃飯、睡覺、工作、娛樂、生病、做家務等會花去92。5年,剩下的7年半,即2737。5天,纔是用來讀書的時間,而這一點點時間還有事實防備“臨時外出、緊急意外事件、沒有計劃與目標的瞎忙乎”……由此看來,人的一生能夠用來讀書的時間實在是少得可憐,而這很少的時間如果不是用來讀書學習,而是像闊少亂花錢一樣隨便的擲掉。豈不是很可惜嗎?錢用去了還可以再賺取,可是時間糟蹋了卻不能重新找回。

這樣的體會可謂至深,那就是——通過長期的讀書能夠形成一個屬於自己的充實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成爲永不枯竭的思想源泉,無論一生中遇到什麼樣的風浪坎坷,都能夠保持一種“世人皆醉唯我獨醒”的平常心態。這樣的人卻時在物質生活上清貧寒酸,但絕不會“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在名聲地位上也許並不顯赫,但在精神上卻屬於“打不倒的巨人”孔子生前曾稱讚他的弟子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賢者安貧守道,其心志繫於精神世界,根本無閒暇追求物質生活的享受和官場得意的`快感,這樣的人被孔子連連稱賢,很是了不起,讓人傾慕。其實,孔夫子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據說他晚年酷好讀《易》,達到了手不釋卷的程度,以至韋編三絕(連接竹筒的皮繩子磨斷三次)。除此之外,還真沒聽說過孔子在物質享受方面有何特別的慾望和奢求。

一個人通過自學的讀書可以形成自己豐富的精神世界。因爲書中有奉勸、慰藉、理解,有大師陪伴你在思想、探索。在孤獨的雨夜獨自打開典籍,就像叩開先哲聖賢的大門,屋內春意盎然,陽光盤桓。老莊的棒喝,惠特曼的誠摯解懷,魯迅的投槍匕首從你臉邊搜搜掠過……我們與大師們超越了時空的阻隔,都成了好朋友,且一呼即來,從不反目,不亦樂乎。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今能真正踏下心來讀書的人並不多。因爲我們所受的誘惑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稠密,我們的虛榮往往使我們更在乎那些外在的亮眼的東西,而對於讀書這種費時卻健心的事往往不屑一顧……是的,我們喧囂的心靈已經難靜下來與讀書默默地相對,即使也還有一些癡情的讀書者在爲書籍作最後的守望,但書在很多時候不是被附庸風雅當成了飾品,就是在“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最好眠,等到秋來冬又至,不如等待到來年”的託辭聲中蒙上了歲月的風塵。

一千七百多年前,曹操曾寫下這樣的詩句:“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書,可使我們回到過去的時光,更可以使未來的時光延長或縮短,可以使人們的生命獲得更大的價值。

書到用時方恨少,今天我寫此文章,也是對自己的一大指責,人生中的遺憾。開頭提到的兩位網友朋友,文化底蘊很深,出口成章,滿腹經綸,這和平時讀書是分不開的,我非常賞識他們。在今天的精神領域裏,還能執着的讀書豐富自己的內涵,豈不是人生一大樂事嗎?

關於讀書的隨筆 10

關於讀書的名言太多太多了,對教師來說,讀書,並且在讀書的同時進行實踐研究、反思和寫作,纔是實現教師專業化發展,並進而促進教師人生髮展和生命成長的最好的途徑。

一、首先明確讀書活動的意義

1、教師要充實自己,必須讀書。教師是新課改新教材的執行者,如果教師整體素質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勢必會影響新課改的深入貫徹落實,也勢必會影響學校整體辦學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師作爲學校發展的最關鍵因素必須加強自身學習,並努力將學習與教學工作聯繫起來,不僅要有一桶水,還要使自己的知識成爲一條永不幹涸的小溪,永不斷流的活水。

2、教師專業發展自己,必須讀書。教師要獲得自身的發展,必須依賴學習這一行爲,以提高自身專業的素養,從而推動自己的專業發展,實現自己的.積極主體價值,專業閱讀必不可少,文學滋養尤爲重要。

二、其次我們必須明確讀書活動的目的

讀書,能夠改變教師人生匱乏、貧弱、蒼白的狀態

讀書,能夠改變教師的精神、氣質和品性,“腹有詩書氣自華”。

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充滿着創造的快樂。

讀書,能夠徹底改變教師孤獨、麻木、灰色的人生狀態,消除“職業倦當。

讀書,能夠豐富教師的人生。

關於讀書的隨筆 11

《愛的教育》一書是一個意大利四年級國小生恩利科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全書共一百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構成。該著作由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耗時近十年完成。無論哪一章,哪一節,都把“愛”表現得精髓深入、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絃、感人肺腑。

在他的100篇日記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觸動了我。爲了還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裏保持着聯絡。但自從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說身體有些不適後,便和家裏失去了聯絡。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想媽媽想的快死了。但是13歲的馬可爾同時也有了行動,他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不管是家人的勸阻,還是路途的危險,一切都阻止不了年幼卻充滿孝心的馬可爾去尋找母親。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嚐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藉着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於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於重逢了……

馬可爾對媽媽深深的愛引起了我對自己行爲的反省。我的年齡比他大;我的家庭比他幸福;我的媽媽比他的媽媽更關心孩子。可我爲什麼卻不如他愛自己的媽媽,爲自己媽媽付出的多呢·有時心情不好就把火氣全撒在媽媽身上;有時見別人有更好的東西就認爲媽媽對我不好;有時媽媽忙於工作就一口咬定說媽媽不疼我。比起來不如的太多太多……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爲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己。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

在國外有一個感恩節,是爲了教會孩子學會感恩。在中國這個古老的國界,有着傳統美德的炎黃子孫也應該學會對愛感恩。

當你付出了愛,當你真正學會了愛別人,當你真正學會了對愛感恩,那你的天空就將永遠光明。

關於讀書的隨筆 12

讀餘秋雨著的《文化苦旅》,不會讓人手舞足蹈起來,也並不會讓人很興奮。然而無論何時,無論在汽車上,屋子裏還是桌前,牀畔;無論是欣喜,慰然,還是沮喪,寂寞,打開餘秋雨的散文,你都會漸漸融入他的文字裏,隨他走遍祖國的大江南北,傾聽他所講述的中國歷史文人,去感受文化帶來的魅力。

掃一下目錄,便知道自己讀的是憑藉山水風物以揭示中國文化巨大內函的'一種美麗文字,讀他的文章,第一印象就是清淡,遣詞造句也自然,通暢,決沒有半點兒華詞麗句,也並不見那些故作高深的難識字,我漸漸地愛上這文字了,一點點地讀,一點點地被折服,感動,再讀進去,就會發現他文章的內容非常平實,使人親近,讓人信服,在不經意間又讓人瞭解了中國過去的燦爛文化,書中一篇《白髮蘇州》看似寫蘇州柔麗悽迷的風景,卻以小橋流水爲背景,通過描寫人文山水,把清新婉約的江南文化和世態人情表現的形神俱佳,同時又展現出中國2500年的悠久文化史,不愧爲一篇充滿人文氣息的散文。

讀上這種文章,慢慢合上書頁,輕輕撫着封面,淡淡地嘆出一口氣來,回憶過往的事,是常有的事。看着一篇《上海人》,那是一剖視上海文明,研究海派文化的論析文章,我是帶着一陣陣苦澀的認同感讀完全文的,有時心裏會十分尷尬,並不時的說:“啊,是這樣,我也曾這樣。”“精明、驕傲、會盤算、能說會道、自由散漫、不厚道、排外、瞧不起領導、缺少政治熱情、沒有集體觀念、對人冷淡、趕時髦、浮滑、好標新立異、瑣碎、世俗氣”,這樣的心理特徵被一個藝術理論家、文化學者、散文作家的文字所印證,怎能不讓人尷尬、鬱悶?

《文化苦旅》憑藉山水風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作者依仗着淵博的文化和史學功底,揭示了中國文化的巨大內涵,歷史使人明智:也就是歷史能告訴人們種種不可能,給每個人在時空座標中點出那讓人清醒又令人沮喪的一點,這大概是作者的初衷吧!

關於讀書的隨筆 13

歌德說過:一書一世界。

短短五個字,道出了書的可貴。

偉大的祖先創造了文字,創造了書籍,將人類有限的生命賦予書中,締造了無與倫比的永恆。

如果說,一本好書是一方靈動的世界,那麼書中的文字便是一個個跳動的靈魂。

世界因靈魂而鮮活,靈魂因世界而跳動。在這跳動的過程中,人類的發展得以永恆。

還記得電視劇微微一笑很傾城中有這樣的一個原創場景,令我印象深刻。

肖奈大神與父親下棋暢談,期間聊到肖大神的遊戲事業。肖父不免有些擔憂,不禁細問。

只見大神手執棋子,從容不迫地回答。父親教書育人,目的`在於傳道授業解惑。而自己做遊戲亦是如此,用遊戲創造一個自己心中的世界,傳播文化,傳達理念,只不過傳達的方式不同而已。

於是乎,肖父自然放心了,對兒子的理想表示全力支持。

不禁想到,小說微微一笑很傾城的作者顧漫在創作這部作品時,是否也正是在用她的作品來創造一個她自己心中的世界呢?而那些話也正是她借肖大神之口來表達的吧!

我想答案早已存在於讀者心中了!

每一本好書,都是其作者精心雕琢而成。而書中的每一個字,都是其用心凝鍊而成的。他們嘔心瀝血,絞盡腦汁,在無數個夜晚徹夜難眠,只爲在這他們心中世界裏創造一個個鮮活的靈魂。

身邊有不少愛書的朋友,我曾不止一次地與他們聊過對於書的看法。曾有有一個人的回答最令我感難忘。

他說,如果這世上真有什麼東西可以萬古長存的,那唯有書了。

滄海終究會消失,桑田亦沒有長存,再浩蕩的江河也有銷聲匿跡的那天。更別提如此渺小的我們了。

但是,書卻能戰勝這麼多強大的事物,即便是幾千年的歷史變更都未能讓它消失,反而是愈發歷久彌新了。

可見書之永恆這一說並不是無道理可言。

有人說:靈魂和身體,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人,足不出戶卻可以閱盡世間百態,看清人心浮華。只因,一本本好書,就是一個個完整的世界。裏面包羅萬象,無一不有。我們只需靜下心來,就可以貪婪地汲取。這該是多大的幸運啊!

只可惜,明白這份幸運的人並不是很多,但也可幸,明白的人也不少。

可能,你早已忘記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看書的。可能是年少時,過於無聊,突發興致偶爾所致。也可能是幸運之人推薦,你一時好奇,從此越陷越深。

不論哪一種,我均爲你感到欣喜,因爲我們如此幸運,如此鮮活。在這一個個世界中,學到文化,找到共鳴,這何其不是一種樂趣?

一書一世界,一字一靈魂。書之所至,心之所往。擁有一本好書,擁有一份喜悅。

關於讀書的隨筆 14

曾經聽過一則新聞,說一個小姑娘生病了,整天咳嗽,吃了很多藥終不見好,但姑娘的爸媽在外地打工,只有姥姥照顧自己。結果姥姥卻是個很迷信的人,聽了鄉鄰的話,以爲是孫女着了魔,纔會久病不愈。她便帶着孫女找到了當地一個風水先生求解。那個風水先生聽了事情經過後,說孩子的確是着了魔,但只有與自己同房纔可以辟邪祛病。在普通人眼裏再荒謬不過的言論,卻被姥姥相信了。

小姑娘一再反抗,她的姥姥還是以治病爲由,將她送上了道貌岸然者的牀榻。正值花季的孫女在受到侵害後,心如死灰,第二天就選擇了跳樓自殺。事情一被媒體曝光,輿論就將鋒芒對準了騙子與孩子的姥姥,說他們是害死孩子的元兇。但事實上,真正地兇手,不是他們,是無知。因爲無知,所以無法解惑,心中迷茫卻又接觸不到科學的.論據,纔會有人利用牛鬼蛇神的幌子行騙,纔會有人輕信空穴來風的謠言。

讀書,更重要的就是讓一切不解,都有據可依,讓一切困惑,都有法可循,讓愚昧走向聰慧,讓落後的大腦接觸到開明的思想。有些東西,物質無法給予,唯有精神可以補給精神。讀書的幸運,更在於你從書中汲取到別人的經驗,便減少了靠自己撞破南牆來獲得教訓的可能。

關於讀書的隨筆 15

以前,讀書時總是心煩意亂,感覺讀書是人生最枯燥乏味的事情。那一天一天的青春時光,像吃蘋果一樣,咬一口就扔掉。而對於那時的我而言是渾然不覺。

後來,在語文老師的威逼之下,青春期情感的懵懂時期,情詩對思想的刺激之下,我逼着自己開始讀書。第一本就是《紅樓夢》,別人看到的`是那個毒害人民的封建大家庭,而我只是傾心於兒女情。其實,對於那個年紀的我們而言,沒有誰是爲了要了解那個封建牢籠去讀《紅樓夢》,所以不管怎麼看,《紅樓夢》只是夢而不是血。讀不出真味也不打緊,因爲我本身不是爲了讀書而讀書,我只能算得上是舞臺下的觀衆,真味是什麼,只有戲子感悟的深。就是這樣,我把讀書看作一件痛苦的事情,每每看上半個到一個鐘頭,瞌睡也就隨之而來,每當逼着自己拿起書籍時,時間過得總是那麼漫長。

現在,我拿起書籍,總是忘記時間在流逝,我寧可讓苦累交織的高中時代靜止,寧可終身以書爲伴,讓時間留得慢一點。可是一轉眼落紅幻化成了新葉,現在還翠綠飽滿的葉子下一刻又要隨風飛舞了吧?想起那時虛度的年華,給我帶來一股蠶繭上抽絲般的疼痛。

我現在感覺自己真的長大了,不再有幼稚的面孔,也不再是那個犯二少年。此時的我,也許只是隨時間漂逝的宇宙中的一個微粒。我現在明白,一個人的成長不能用個子和年齡來衡量,而要用思想來衡量。讀書就像催化劑,在人的一生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我又究竟讀了多少書呢?其實一本也沒讀。今天,你還以爲自己在讀書,幾年後,你又覺得自己那時還不算讀書,直到老去,其實你連一本書也未讀,只是在成長。

Tags:隨筆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