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家居親子 美容瘦身 服裝搭配 職場 娛樂明星 旅遊
當前位置:雅秀範 > 家居 > 美文閱讀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15篇

欄目: 美文閱讀 / 發佈於: / 人氣:7.55K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裏,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爲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那麼,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國小語文教學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15篇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1

今天我們學習《雨點兒》一課的生字。其中“飄”和“問”兩個字學生記得特別巧妙。我有興趣記錄下來,以便來年再教時借鑑。

當出示生字後,我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記住這些生字,看誰想的辦法好,誰的辦法巧。經過小組討論交流後,指名在班上交流。說起“飄”字時,有的用換偏旁的方法,把“漂”的三點水去掉,右邊加上“風”字就念“飄”,老師表揚了他能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記生字。接着,又有人說,老師,有風吹的時候,操場上的紅旗就飄起來,所以,“飄”的右面是風。我又表揚了這個學生能根據“風”,來理解“飄”的意思。老師的表揚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紛紛說起了自己看到的`“飄 ”的情景:風把我的裙子吹得飄起來了;秋天,風把黃葉吹得在空中飄;國慶節,教育局樓上的彩旗隨風飄着……這個字的教學,不僅強化了換偏旁的識字方法,還使學生領悟到有些字從它的某一部分就可以知道字的意思,也就是形聲字的形旁表義這一知識。爲以後形聲字的學習打下基礎。

當學“問”字時,學生的記法更是巧妙。有一個學生說:“每天上學,一進校門口,我就問老師好。所以門裏一個口就念問。”還有一個孩子,說:“有一天在家裏做作業,有一道題不會做,就去問鄰居家的哥哥。到了哥哥家,我進門就開口問哥哥題怎麼做,哥哥就告訴了我。”多好的孩子,他能把“門”、“口”、“問”三個字運用到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中,甚至編一個根本沒發生過的小故事巧妙地記憶字形。孩子的想象力遠比我們豐富,可別低估了一年級的小孩子。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2

本課的教學,也使我有了有趣的發現,突然發現班裏的孩子的思維其實是很活躍的,尤其是在得到了大力的表揚和鼓勵之後。

學習本文的第一自然段,依然讓學生來讀讀課文,看看自己能讀懂什麼。很多學生依照過去慣性的思維,第一自然段有幾句話,根據句子自己提問自己回答,在大家回答幾乎差不多的時候,一生依然躍躍欲試,爲什麼呢?請他回答時,使我驚喜不已,他說:“大家的問題我也讀懂了,不過,我在想,達爾文到底是怎樣才成爲著名的科學家的呢?”是啊,更多的孩子的思維只能就事論事,不會超脫文字的表面來理解和感悟,而這孩子的思維則不然,他能在讀懂中挖掘問題,我忍不住大力表揚了一番,並獎勵了一顆閃亮的智慧星。因這樣一個問題的提出,下面的課上得更加生動了,當學到第三自然段“達爾文捉來許多昆蟲,反覆觀察比較,終於找到了答案。”時,另一位學生有來了一次點睛之筆:“達爾文找到了怎樣的答案呢?”這正是下文的內容。於是,我改變的原來教案的設計,讓學生趕緊往下讀,看看答案是什麼。然後又請學生分句讀讀達爾文找到的答案,並找出每一句中所寫的昆蟲類型,然後逐句使用多媒體出示,讀讀想想,把課文中“死”的句子在腦筋中變成“活”的動畫片,再用自己的語言介紹出來,第一句似乎有一些困難,舉手的只有兩三個,但到第二句話的時候,許多學生學會了思考和表達的方法,爭先恐後的舉手描述自己腦中的動畫片,收效甚好。最後連下課鈴響了都沒有理會,教室裏依然交流熱烈。

這樣的'一篇課文,在其他班級上課的情況看來,學生學習起來比較累,但我在這節課上卻有了意外(其實也是意料之中)的發現,學生一旦真正成立學習的主人,那麼,即使有些看起來索然無味的課文,也能因爲學生的主動參與而變得精彩紛呈。

下面簡單地記錄下這一節課的過程:

一、讀第一自然段,看看自己讀懂了什麼?

在學生讀懂的基礎上自己提出問題:達爾文究竟是怎樣才成爲了科學家的呢?

教師:讓我們趕緊往下學習,看看達爾文是怎樣成爲科學家的?

二、自己讀讀第二自然段,交流自己讀懂了什麼的基礎上教室引導根據第二自然段質疑。

三、出示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話,交流你讀懂了什麼?學生在讀懂的基礎上自主質疑:達爾文究竟找到了什麼答案呢?

學生自讀,找到答案後交流並數數有幾句話,然後看看三句話中介紹了哪些昆蟲,用“~~”標出來,最後分別出示三句話,引導學生在自己的腦中根據句子內容播放動畫片,並介紹給大家,比一比誰的動畫片最精彩。

四、讀懂第四自然段,然後使用課件連接到有關達爾文的研究的網頁,讓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課後自己在網頁上尋找自己疑問的答案,並利用集會等時間結合科學家故事的介紹進行交流。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3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學理論中的精彩一筆,陶先生認爲"做"就是教學中的實踐環節,只有採用"做"這樣的實踐環節才能讓"教"與"學"合一。陶先生"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有重要的其指導意義。《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即要讓學生在大量的、豐富多彩的"做"中,感悟、習得,逐漸掌握語文的規律。可以說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就是通過具體的"做",將教師"教"授語文知識技能的過程與學生在應用中"學"得新知、提高能力的過程整合爲一種綜合的教學活動。

首先,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語文活動,緊密結合語文教材的各種"做"的活動應當是語文綜合活動的基本內容。其次,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語文活動,各學科與語文相關的"做"的活動都應該是語文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再次,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實踐性非常強的語文綜合活動,各種貼近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做"的活動,也應該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下面談一談筆者以"做"爲中心進行三年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一些體會。

一、緊扣教材"做",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三年級首次出現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個全新的內容,這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對於三年級的學生卻是完全陌生的。再加上三年級的學生往往問題意識淡薄,他們還不太會主動引發問題進行思考。因此教師首先要緊扣教材,巧妙地設計和安排各種"做"的活動,縮短學生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之間的距離,引發學生對於活動內容的高度關注,以此來落實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的每一篇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名篇佳作,也是學生學習語文最主要的途徑,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首先可以緊扣每一篇課文展開。

1、緊扣課文內容的表演活動陶行知先生指出,喚起了興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體,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各學科教學必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前提,方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根據三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模仿能力強、直覺形象思維佔優勢的特點,我們經常性地安排一些緊扣課文內容的表演活動。如在《陶罐和鐵罐》、《亡羊補牢》、《驚弓之鳥》等多篇課文的教學中進行課本劇表演,在《比絕招隊《東方明珠》等課文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比絕招"、"小導遊"表演等。這些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熔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於一爐,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表現欲,鍛鍊了學生的膽量、氣質,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審美情趣。

2、緊扣課文內容的製作活動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解放學生的雙手、解放學生的頭腦。緊扣課文內容進行各種有趣的製作活動既能讓學生動手動腦,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三年級課文中有不少製作活動的切入點,如學習《花鐘》一課,可根據課文內容或根據自己平時的觀察製作一個"花鐘"。學習《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一課後,可引導學生編寫一張"保護綠色家園"手抄報等。在活動中學生的閱讀概括能力、版面設計能力得到了鍛鍊,審美、鑑賞、繪畫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緊扣課文內容的拓展活動

課程改革實驗教材中的課文,不是以傳統一篇一篇"課文"的形式而是以一組一組課文的形式出現的。一組課文一個"主題氣將一篇篇課文融合在一起,根據這樣的編排特點,語文綜合性活動的內容除了可以緊扣一篇課文"做",也可以緊扣一組課文的主題進行設計,拓展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例如三年級下冊教材的第五組安排了以"愛"爲主題的一組課文,我們在學習這一組課文的過程中進行了"爸爸媽媽我愛你"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活動中我們安排了以下幾個內容:向親人鄰居瞭解爸爸媽媽是怎樣疼愛你的:仿照課文內容寫一份"爸爸媽媽的賬單":爲爸爸媽媽做一張感恩卡:請過生日的爸爸媽媽到學校彙報綜合性活動的成果,共慶生日。這些活動內容,有的是這一單元中教材原來就安排的綜合性活動內容,有的是結合教材拓展延伸的內容。這兩方面的內容都緊扣教材,並體現活動的層次性,學生通過"學"課文能夠初步體會父母對子女的愛,然後通過"向親人鄰居瞭解"、"仿寫爸爸媽媽的賬單"等活動深深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最後用具體的實踐活動"爲父母做一張感恩卡"、"爲父母慶生日"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這樣,父母對子女的愛、子女對父母的愛都得到了融合和提升,學生的心靈得到了一次洗禮,實現了教師"教"學課文、闡述文本、培養能力與學生"學"習課文、理解文本、體會真情、提高能力的整合。

二、整合教材"做",豐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因此,我們應該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與其他學科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尋找各學科之間的關聯點,設計出多學科整合的綜合實踐活動。整合後的活動不僅在數量上添磚加瓦,而且在質量上高屋建領,極大地豐富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

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我們的`民族國小》這篇課文時,我們結合《品德與社會》學科、《美術》學科一起組織了"誇誇我的國小"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們用畫筆、相機,用一雙雙明亮的眼睛記下了學校每一個美的景緻,還通過查閱資料和採訪老師等形式發現學校一個又一個曾經的輝煌。語文課上同學們將自己的發現和優美的課文融爲一體,與民族國小的學生一起誇誇自己心愛的國小,表達對學校生活的熱愛。品德與社會課上學生製作了《校史報》,爲學校光榮的歷史感到驕傲,美術課上學生們用畫筆畫下了"美麗的校園",還發揮想像畫下了"未來的校園",並配上了精美的設計說明,用繪畫的形式表達了對學校深深的愛。這樣的活動力日強了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三、聯繫生活"做",激活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陶先生認爲: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書,"我們的教育不限於學校的形式","整個社會是我們的學校,全部生活是我們的課程"。他極力主張把學生從學校這個"鳥籠"中放飛到大自然中去自由朝翔,到生活的大風大浪中接受人生洗禮。的確,生活是語文的源頭活水,選擇貼近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綜合性實踐活動,必然會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三年級語文教材中安排了不少環保主題的課文。爲了從小搞羌學生的環保意諒,我們在三年級下學期安排了主題爲"關心周圍的環境"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先讓學生自由結合組成小組,共同商定一個活動計劃,想一想開展的方式和內容,然後大家分頭行動。有的小組進行了細心的觀察和記錄:"稱了稱家裏每天產生多少垃。圾"、"算了算自己家一年用掉多少噸水"。有的小組去實地訪問,追尋一條原,本乾淨的小河變得渾濁骯髒的原因。還有的小組蒐集了許多的資料,瞭解嘉興近幾年來水資源缺乏、水質日益惡化的現狀。活動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勁頭十足,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4

班裏有一個學生,個子很高,方臉大耳,頗有將軍之相貌。然讀書較差,經常遭受學生的嘲笑,他本人也接受這樣的現實,把自己定位於一名差生。

有一次,班裏進行學習物品拍賣會,該生賣出了自己的一套新書,價格很便宜。我心裏暗暗想:這個傻孩子,到底家裏錢多,這麼一套新書,竟然只賣了這麼幾元錢。但是作爲主持人,我也不好說他什麼。

但是,更傻的時候來了。

班裏的一位姑娘式的男孩子站起來拍賣他的魔方,他說:我拍賣的魔方已經跟我一起度過了7年,我對他很有感情,很捨不得賣。我決定最低價7元賣了它,如果你要買的話,請舉手。不過我補充一點,我的魔方已經破了一塊。

“ 很誠實的孩子。”我心裏暗暗想,“但是誰會花7元錢買一個破的魔方呢?你對魔方有感情,不代表別人也有感情的呀!”

正如我所料,班裏所有的孩子都沒有舉手表示要拍這個魔方。他很難受,眉頭開始皺起來了——哭,曾經是他經常使用的法寶,但是因爲年齡大了點的緣故,他雖然很難受,但是還是沒有哭出來。

這時候,那個我認爲“傻”得可愛的.學生站了起來,說:“7塊錢就給我吧!”他說得是斬釘截鐵,沒有絲毫的猶豫。

當時大家都愣怔了一會兒,過不了一會兒,大家都會心得笑了。這笑裏面有一個潛臺詞:原來是他呀,他傻,所以可以理解!——這樣的理解,也包括我這位老師。

到了最後的教學環節:採訪學生。

自然我第一個採訪的就是這位“傻學生”。我問:你爲什麼要用7元錢買一個破魔方,要知道7元錢可以買一個新的魔方了?

他的回答是這樣的:我知道。但是我還是要買,因爲***(賣魔方同學的名字)是一個愛哭的人,再加上他的膽量很小,從來也不敢自己上臺說話,今天好不容易上臺了,如果沒有人買,他會哭的!再說,我剛賣了書,我有錢,我也不缺錢。

聽了他的話,一陣羞愧涌上我的心靈:這是一個多麼善良的孩子呀!當我們用最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個人的成敗得失的時候,我們往往把別人想得和自己一樣。他的簡單的理由在我們看來,是多麼震撼人心的一種感動呀!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感動越來越少,這樣的“傻”越來越少,那麼是否意味着發生在你我身邊的“世故”、“成熟”、“成功”、“聰明”正一步步地蠶食我們內心的善良和友善呢?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5

這一堂課,是孩子和我最喜歡上的“口語交際”,我信心百倍的走進教室,這次交際的內容,很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對生活中幫助過自己的人表示感謝,對需要安慰的人進行安慰,這個話題有助於引導學生將學習本組課文所獲得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行遷移,並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體驗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快樂,同時鍛鍊口語交際能力和人際交際能力。我想,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得到過多少人的幫助啊,一定會有話說,倒是現在的嬌寶寶們,會關愛別人嗎?他們會安慰別人嗎?我心中很忐忑······

“同學們,在你的生活中,曾得到多哪些人的幫助?”一雙雙小手忽的一下就舉了起來!“我得到過黃舒平的幫助。”“我得到過肖沁怡的幫助。”“我們都得到過楊老師的幫助”·······“是的,同學們,我們曾得到過很多人的幫助,那麼他是在什麼情況下幫助你的,當時您的心情如何?”我見孩子們說的太簡單,繼續啓發到。這一次,我讓他們多考慮了幾分鐘,一會兒,李宗航舉起了手,我對他輕輕點點頭,示意他發言,他眼睛亮晶晶的,望着我,說:“我要感謝楊老師,是您教給我知識,還教給我做人的道理,我的心裏一直很感謝您,楊老師,謝謝您!”說完並向我深深地鞠了一躬。我感動!接着,剛轉來的張姝潔說:“我最感謝黃舒平同學,因爲我剛剛來到這個班集體,對每個同學都很陌生,於是很孤獨很寂寞,是她來到我的身邊,真誠的對我說‘歡迎你來到四(1)班,讓我們做朋友吧!’現在我們是最好的朋友!黃舒平,在這裏我要對你說聲謝謝,是你在我最需要朋友的時候給了我珍貴的友誼!”黃舒平小臉通紅,激動地說:“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接着同學們都說起了哪位老師對自己的幫助,哪位同學對自己的幫助。我在這一陣高潮過後,輕聲說:“孩子們,其實,老師和同學都只是在某些時候給了你幫助,請你們想一想,除了老師和同學們,還有誰最最關心你們?關心你們的身體,關心你們的學習,是誰在下雪天會想到你是否會冷?是誰在你失敗時給你鼓勵?是誰在你生病時徹夜守護在你的身旁?誰最關愛我們,爲我們付出最多,我們就該感謝誰,對嗎?”聽了我一席話,同學們都默默無語,我知道這是一片可貴的沉默。“我希望,你們能把對他們的感謝在今天的課堂上說出來,好嗎?”接着,我就安排孩子們四人小組交流,把自己最真實的感受,心靈深處最真摯的情感表達出來,小組推選一個人向大家展示,看誰說的感謝的話語最真誠,最動人!我在其間巡視,聽見有人說要感謝自己的爸爸、媽媽,有人要感謝自己的爺爺、奶奶,(尤其是幾個留守兒童),有人要感謝自己的姨媽,(媽媽在外工作,隨姨媽住)······孩子們知道了感謝自己的親人,不再認爲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是理所當然,我欣慰!!

忽然,我發現黃兆煜眼瞼裏滿是淚水,她在拼命地抑制自己,不讓淚水流下來,和她同小組的同學也眼圈紅紅的。我快步走過去,輕聲詢問她:“你怎麼了?”她搖搖頭說沒什麼,旁邊的同學說:“她說的感謝她爸爸的.話,把我們都感動了!”哦,原來是這樣啊!全班交流的時候,他們這小組果然是她被推選上了!只見她慢慢走上講臺,站定,還沒開始說,兩眼就蓄滿淚水,還有點躁動的教室,瞬間安靜下來。 “不要緊,慢慢講,把想對爸爸說的話都說出來,好嗎?”我鼓勵她。“嗯!”她乖巧的應到。“我最感謝的人是我的爸爸,我從小就在爸爸深切的關愛和溫暖的懷抱中長大,爸爸不讓我吃一點苦,不讓我受一點委屈······”她停了一下,繼續說到:“爸爸,身體本身就不好,可是最近他的身體,嗚嗚······”我知道她的情況,父母在她一年級的時候就離異了,她一直跟爸爸一起生活,她爸爸身體不是很好,得了比較嚴重的肝病,可是對她確實盡心盡力,無微不至的關懷。她又抽噎起來,“別哭,把話說完,好嗎?”我聽見自己的聲音在顫抖,“他最近病情又加重了,前幾天到武漢去檢查了。爸爸一直最擔心我的學習,可是這一學期,我的學習又下降的這麼厲害······嗚嗚······爸爸,我對不起你!嗚嗚······”我輕輕地用紙巾擦去她的淚水,送她上位,才發現自己已淚流滿面,大多數孩子也已經淚水漣漣,教室裏唏噓一片!

按計劃,我下一步教學的內容是:在生活中,你遇到過需要安慰的人嗎?你會怎麼安慰她?我忽然意識到這正是我要進行下一步教學的最好素材和契機!我對孩子們說:“同學們,黃兆煜同學的爸爸,現在正遭受到了不幸,請大家來安慰安慰她,讓她鼓起克服困難的勇氣,好嗎?”“好!”同學們異口同聲答道。幾分鐘過後,小作家向詩怡說:“黃兆煜,你不要哭了,人生那會一帆風順,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你要堅強啊!”小詩人李詩睿說:“黃兆煜,你要知道,你爸爸最擔心的是你的學習,你只要好好學習,考出滿意的成績就是你爸爸治病的良藥,你爸爸的病一定會有轉機的!”小淘氣金利輝說:“我相信你的爸爸雖然遠在武漢,但是心一定和你緊緊地連在一起,只有你快樂,你爸爸纔會快樂,所以你一定要堅強,不要再哭了,好嗎?”小組長黃舒平說:“黃兆煜,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你一定要正確面對困難,相信你爸爸一定會早日康復的,你要有信心!”聽着孩子們一句句暖人心的話語,我忐忑的心早已放下,誰說他們都是嬌寶寶,只會等別人愛,不會愛別人?看着不斷舉起的小手,我知道孩子們都想對黃兆煜說上幾句暖人心的話安慰她,表達自己的關愛之情。我於是決定讓孩子們把你想對她說的好寫在紙上,送給黃兆煜。那一次我發現孩子們寫得極其認真,有的還在安慰她的話旁邊畫上了美麗的圖畫,有的把紙折成了千紙鶴的形狀,祝她爸爸早日康復!有的把祝福的話語寫在卡片上,滿篇都是愛心······

我感動着孩子們的感動,孩子們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在這一刻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原來,教育的契機,教學的契機,就在這感動的一瞬間!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6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國小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爲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而實際學生表現出的往往是不願學或是泛泛地學、完成任務地學。一節課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在於學生是否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其中。況且,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極爲短暫而有限。如果學生對這件事情不感興趣的話,他是不可能主動參與的。即使在形式上表現出在做這件事,那也是爲完成老師的任務而迫不得已。因此,教學總是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由此我認爲:在低年級,語文課堂上最主要的是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1.注重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增強課堂活力

低年級的學生,其直觀思維佔主導,他們對教師的言行、動作尤其喜歡模仿。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設計時,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滑稽的動作,一句幽默的話語,一個誇張的手勢……都可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進而將專注的目光投向於你。同時,教師還應該對教材爛熟於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注重多鼓勵,多賞識,讓學生在學中變得自信

對於一個低年級的小孩子,他們不懂得什麼叫自信。但他們都喜歡在集體中表現自己,喜歡在競爭中獲得勝利,進而獲得老師和同學賞識的目光。作爲老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也應該利用學生這種心理,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在合適的場合予以鼓勵、表揚,讓他們嘗試到成功的喜悅,進而向更高的目標奮進。如果我們老師能夠發現他們的優點,哪怕是很微小的一點成績,老師的鼓勵,說不定就會喚起他沉睡的心靈,繼而獲取更大的.成功。 當然,表揚與賞識、鼓勵,要適度,要因人而異。對於“優生”不能過分地表揚,那樣會讓這類同學飄飄然,變得驕傲自大,自以爲是。而對於差生,我們必須呵護他們,走進他們的心靈,用心去溝通,去鼓勵,讓他們摒棄“破罐破摔”的心理,進而取得一點點的進步。

3.注重因“趣”利導,激發學習熱情

每個人都是隻有對某件事產生了興趣就一定會表現出熱情,有了熱情就會完成得很出色。國小生都具有好動的天性、愛玩、有強烈的求知慾這些潛在的興趣傾向。在教學中,教師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因“趣”利導,運用新穎的教學方式、靈活的教學程序、探索性的教學活動,積極把學生潛在的興趣轉化爲現實性。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有效地激發了孩子們的信息激情並主動參與其中,還培養了他們的閱讀興趣。

4.注重課堂作業趣味性,喚起學生學習慾望

作業的設計要可寫、可讀、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讓每項活動增加目的性,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聽、說、讀、寫與演、唱、畫、做等多種形式相結合,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符合他們好奇、愛動、形象思維佔優勢的特點,把語文技能的培養與活動相貫穿,讓學生對作業充滿興趣。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7

我的公開課《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一篇語言優美的課文。課文從海面、海底、海灘、海島四個方面向我們展現了西沙羣島的風景優美和物產豐富,從而來激發孩子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中,我抓住四個大塊來進行:海面、海底、海灘、海島。通過圖文並茂、讀讀說說的形式,向孩子們展現了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中間穿插過渡句、比喻句、說話練習等教學環節。整篇課文上下來,我覺得還是一次比較成功的教學。

課後,同組的老師一起就我的課堂進行了點評,其中有一個問題也很困擾我:課文第四自然段:(魚成羣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好看極了。有的全身佈滿彩色的條紋;有的頭上長着一簇紅纓;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遊動的`時候飄飄搖搖;有的眼睛圓溜溜的,身上長滿了刺,鼓起氣來像皮球一樣圓。大海里魚真是太多了。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不清。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一段的中心句到底是哪句?在教學中我是先出示了課文的前2句,這兩2句主要圍繞“魚成羣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平穿去,好看極了。”這句在寫,其實這一句不僅寫出了魚漂亮,也寫出了魚多,第3、4句都只寫出了魚多,課後同組老師認爲這整一段的中心句應該是“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不清。”我覺得這其中三句都是可以的,因爲這三句都有寫到魚多,在課堂作業本上的作業練習和我上課時講的稍有不同,課堂作業上是整一段的中心句,而我上課時講到的只是爲了說明“魚漂亮”,從而說中心句是第一句,這樣可能對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困惑,但我認爲第一句也可以是整一段的中心句。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8

一、讀悟結合,相互促進

朗讀指導不能孤立地進行,要與理解課文有機結合起來,做到讀中感悟,悟中促讀,兩者相輔相成,使學生從課文中受到感染和薰陶,在朗讀時自然地表達出來,做到以情帶聲,以聲傳情。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們細讀作品,就會感悟到:在小女孩的悲慘命運中也融化了作者的感情,滲透着他自己的生活遭遇。作者把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所感受到的辛酸、痛苦和憎惡,通過小女孩的命運抒發出來,使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融爲一體。

二、朗讀示範,有法可依

我們提倡“多讀”,並非放任自流地讀。教師可以在朗讀技巧上作必要的示範指導,無論放錄音還是教師範讀,都要根據課文的特點來確定示範的時機,教會學生處理重音、停頓,恰當運用的語氣、節奏、音色等,對一些比較難讀懂的文章或古詩,可以一開始就以示範引路,這樣可以降低難度,放緩坡度。一般來說,當學生無法達到朗讀要求或者是學生的朗讀出現偏差時,教師可以範讀,如:你們聽聽老師這麼讀,想想爲什麼要這樣讀?聽老師用不同的方法朗讀課文,幾種讀法中,你們最喜歡哪幾種?爲什麼?……這樣的提問必然引起學生的注意,引起他們的思考,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能在教師的範讀中學到具體可感的朗讀知識和技巧。

三、正確朗讀,技巧指導

教學生正確朗讀必須做到:用普通話進行朗讀,發音清楚響亮,不讀錯字,不漏字,不添字,不唱讀,不重複朗讀字句。我們要提供給學生朗讀的機會,讓他們在讀書的時候語速要略慢一些,多讀幾遍。只有堅持不懈,才能爲學生今後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好基礎。關於朗讀技巧(如重音、速度、語調等),對於國小生來說,是很不容易理解的。而朗讀,最重要的是個體獨特的感受。對於同一句話,有多少種不同的讀法,就有多少種不同的含義。因而,我們應通過讓學生不斷的練習,來感受不同的意義該怎樣通過朗讀體現出來。同時我們應該讓學生了解重音是用聲音來突出重點;朗讀的速度應根據文體和文章內容的不同而分;朗讀的語調是由聲音的高低、強弱和快慢來決定的。我經常和孩子們做這樣的遊戲:出示一個句子,請不同的學生來讀,看誰猜得準他要表達的.意思。比如“你過來”這個句子就有很多種方式讀,分別表達着不同的含義。有高興時的語氣,傷心時的語氣,着急時的語氣等等。通過不斷的練習,孩子們知道了在什麼時候該採用什麼樣的語氣,這樣讀出來的效果表達了內心怎樣的感情等等。

四、多種練習,讀有提高

朗讀技巧的自覺掌握和運用不能一蹴而就,要在反覆的、多種形式的朗讀中進行訓練。爲保證每節課每個學生都有朗讀的機會,設計朗讀的形式也要爲全體學生服務。可採用齊讀、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教師引讀、個人自讀、同桌互相檢查讀、四人小組評議讀、開火車輪讀等形式,爲學生提供朗讀的機會。同時,課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朗讀活動,爲學生創造廣闊的朗讀環境。如舉行朗誦比賽,讓學生自己選擇文質兼優的課文片斷或詩歌進行配樂朗誦表演,當場評分、獎勵。注重朗讀形式的多樣化不僅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讀準讀好文章,還能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促進學生興趣的提高。在課堂教學法中,我們應採用不同的朗讀方式,去吸引學生,促使學生興奮起來,達到樂讀的功效。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9

屈指算來,從教已20多年了,猛一回頭,覺得什麼也沒留下,大腦一片空白。靜下心來,仔細回味,既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教訓。

今年我擔任四年級的語文教學,並擔任班主任的工作。學期初,我看了成績單,不看不要緊,一看下了不小的一跳,這個班後進生太多了,尤其是有兩個學生三科加起來還不夠一百分,搭檔曾和我說,我算看透了,咱們這一年算是白乾了,我苦笑了一下,心裏暗想,怎麼會呢?話是這麼說,真正實踐起來可真不容易。

因爲兩個孩子從一年級基礎就差,慢慢越來越落後,我千方百計地找原因,兩個孩子都吃小餐桌,其中這個男生遵守紀律還很差,作業經常交不上來,下課追跑打鬧現象很嚴重,於是課餘時間我就多接近他,和他拉家常,問問他家裏幾口人,他總是連一句完整的話都不會說,我沒有不耐煩,而是耐心地聽着,久而久之,他覺得老師沒有瞧不起他,反而很願意和我說一些話。我還發現班上很多同學瞧不起他,於是我就找到他周圍的同學和他們說,學習差也是我們中的一員,我們大家在一起是緣分,我們要幫助他,我給他派了一個各方面很優秀的學生和他同桌。果然從其中的.8分到期末的23分,他自己高興,我很高興,全班都很高興。現在只要發現他有一點進步,我也不放過,在班上表揚他,他越來越努力了。說實在的一個當老師的最大的幸福莫過於自己教的學生有進步了。

通過我的觀察瞭解,我班的這個女生她比較老實,平時一句話也不說,不論上課下課她總愛坐在位上發呆。我就從側面打聽她爲什麼會這樣?原來她家離學校較遠,平時住在小餐桌,父母根本不管她,因爲成績太差,同學們都疏遠她,正當我苦思冥想,用什麼辦法鼓勵她的時候,機會來了,在一次以“展示自我”爲主題的班會上,她唱了一首歌,除去聲音小點,還真不錯,我帶頭鼓起了掌,隨之同學們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了她,我發現她的臉紅了,順勢我又表揚了她,我發現她很不好意思。從此之後她變了,變的愛笑了,愛和同學交流了。學習成績也有了進步。

通過對這兩個孩子的教育,自己也得到了很多,我覺得作爲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在工作中一定要有耐心、有恆心,最重要的是要有愛心。“精誠所加,金石爲開。”也就是說的這個道理吧。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10

今天的語文課上,孩子們迅速完成了自己的家庭作業,並及時上交。批改時,我發現今天的任務完成得特別好,四十八本作業,一本都不少,真的值得表揚。

在離下課還有二十分鐘左右的時候,我決定讓他們放鬆一下。剛好桌子上放着幾根彩色的橡皮泥,於是我突發奇想,想讓他們用橡皮泥作出自己最喜愛的東西,什麼都行。同時,我也沒抱多大的希望,看他們能做出什麼呢?

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談論着,可卻沒幾個認真做。我一看,這可不行。又加了一點要求:每個人都必須認真做,下課之前我要挨個檢查。話音剛落,教室裏頓時安靜了下來。孩子們都在各自用心地捏着。首先完成的是劉子暢同學,他用棕色和黑色的橡皮泥捏了一隻恐龍,樣子惟妙惟肖,威武至極。得到了我的肯定和表揚後,他得意極了。接着,還有兩位小女生也做完了,她們每人捏了一隻熊,不一樣的體態,卻一樣的憨態可掬,真是兩個小可愛。她倆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緊接着,一件件的“藝術品”不斷從孩子們的指尖中呈現,有圓耳朵,大肚子的外星人;有長耳朵,短尾巴的小黑兔;有揹着重重的殼的蝸牛;還有一隻喜羊羊和一根棒棒糖......孩子們的童話世界真是太豐富了。

而獲得最有創意獎的是王慧貞同學,她在短短的時間內,捏出了一間漂亮的房子,有門、有窗、有瓦,房子周圍還有紅的花,綠的.草,天空有幾朵白雲,還有一隻飛翔的小鳥......多美的景色呀!其他的孩子都情不自禁地爲王慧貞同學鼓起了掌,我也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機,拍下了孩子們的精彩瞬間,感動無時不在!

反思:

這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哪!今天,我給自己也上了一課:看來,現在的孩子,智商還真不能小覷!無論什麼時候,也不能小看了這羣孩子們!他們隨時都有可能給你特別的驚喜,讓你有意外的收穫!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11

“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而人又是個體,他有他自己獨特的一面,如果說讓人都一模一樣,我想這世界肯定很不精彩的。所以國小閱讀教學學生全面發展的培養就顯得猶爲重要。國小閱讀教學本身具有很強的創造因素,閱讀教材是作者的文學創作,國小生作文就是兒童的語言創作。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創新精神,使學生敢於說自己的理解與看法,而不是老師教一句,學生就學一句,應是老師教一句,學生學三句。作爲教師,要努力創設學生創造能力的民主環境,要善於分析並支持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個人看法,要讓學生學習的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讓他們有自己獨自的看法,只要不重複別人和自己就可以,要有新意。當然也不是讓學生孤立地去創造,可以與觀察力、想象力以及果斷的判斷力相結合。如何培養學生閱讀教學的創造思維和創造性語言,使學生全面發展。

1.豐富表象與培養學生語言的形象。

2.培養想象創造性的語言訓練。

(1)揭示關鍵詞語、句子。如《黃河象》中有這樣一段話:“老象的右腳正好踩在一塊橢圓形的石頭上,石頭往下一陷,它擡起的左腳來不及往回收,一下子就踏進河裏,踩在河底的淤泥土,深深地陷了進去。”老象是怎樣陷進淤泥中的.閱讀時就可以抓住“橢圓”“陷”“來不及”“一下子”“踏進”“踩”等詞語展開想象。《賣火柴的小女孩》中有這樣一句概括性的話:“她在一座房子的牆角里坐下來,蜷着腿縮成一團。”我們從中可以想象一個赤着腳的小女孩在冰天雪地的大年夜裏,躲在牆角下,飢寒交迫地縮成一團的樣子,多可憐啊!

(2)抓標點符號。如在《金色的魚鉤》一文中,老班長在生命垂危時,還囑咐三個小戰士:“我……我不行啦。你們吃吧!還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從這段話中的省略號和感嘆號中,我們如果展開豐富的想象,老班長痛苦卻又堅毅的神情就會展現在我們面前,從而也能進一步體會他寧可犧牲自己,也要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的高大形象。

另外還可以利用概括性語句進行想象;根據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等展開想象;細看插圖展開想象;針對課文結尾展開想象。

只有設計出靈活多樣的自主閱讀課堂,才能給學生一個充分自我展示的機會;也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善於發現與創造,才能真正做到以學生爲主體。所以我認爲語文工作者都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確立學生主體發展意識,不斷拓寬學生自主發展的天地,營造學生廣闊多樣的自主學習環境,讓學生自主、主動參與,自主發展。相信每個學生都有一顆聰慧的心靈,都能善於發現問題,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12

三年級對孩子們來說是個過渡期,是從低年級到中年級的轉變;對於教師來說,教學目標也有了新的變化。如何上好三年級的語文課,尤其是閱讀方面,是每個語文老師面臨的問題。通過一學期的實驗摸索,我在教學過程中有了一些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了一點收穫。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愉快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新課程中最大的角色變化是教師,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髮展的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於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國小語文修訂版大綱認定,“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而,“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長基本上得益於自己的學習。教師要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讓學生自主制定詳細的預習方案,讓學生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能夠在初讀的時候學生字、組詞、讀順課文,摘抄課文當中的好詞好句,提高課前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采用同桌互讀、小組討論和一些朗讀遊戲的方式拓寬他們的合作能力。再者多問一些有創建性的問題來啓發學生的思維。老師本身在這方面也得下苦功夫去研究,哪些問題是可以問的,如何問?學生會有哪些答案,是否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教學效果?

二、創建趣味、和諧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提高教學效果

我們現在用的教材是部編版新教材,教材內容形式多樣,這對教師也是一個新的挑戰。要想讓學生一堂課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開始上課的時候常常覺得力不從心,總是覺得孩子不是那麼認真的聽課,常常會半路停下來處理課堂紀律,覺得是自己紀律沒抓好。後來看了一位老師的《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纔有所感悟,這位老師在裏面寫到“在我們班上課,孩子想開小差都難!”因爲她有足夠的自信自己的課孩子一定會願意聽。我開始反思課堂紀律不單是孩子的問題,更多的也是老師的問題,正如所說“我拿什麼去吸引你--我的孩子。”我開始注重提高課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備課。你的`課有激情,同學們也容易被你的激情所帶動,所感染;你的課有意思,同學們才樂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課堂,走進樂於學習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備課、認真備課,不備好課不進課堂。

三、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同時自己也要多讀、多看、多思考

閱讀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鼓勵學生多讀多看,同時開設班裏圖書角、小小讀書交流會或是讓學生寫讀書筆記。既能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能力,讓他們向同伴介紹自己看過的書;又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好三年級的新增內容--作文,讓他們把寫讀書筆記當成習慣積累,也當成一種練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養,才幹只有靠才幹去培養”的論斷。言盡之意就是說“名師出高徒”。當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會,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開闊視野。學生素質的提高對老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材的內容更是從古到今,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己成爲一名學者。在學生眼裏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己成爲一名學者,平時應該多讀書、多積累、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更要重視新教材中參考資料的學習,因爲這與學生的學習有着直接的聯繫。淵博的知識,是每一位老師教好書的關鍵所在。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13

讀師範時,老師就告訴我們語文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兩個特點。可由於那會兒並未真正地接觸學生,對其中蘊涵的深意還無法好好地領悟。後來新教師培訓時,週一貫老先生提到了這樣一個例子:一位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聽寫詞語,其中幾位發展水平不一的學生被教師請到講臺前寫在黑板上。聽寫結束,大家對照課文找錯誤,發現有個孩子把“一戶人家”寫成了“一屍人家”,把“鳥兒”寫成了“烏兒”。此時,老師並沒有批評那個孩子,而是笑着對大家說:“今天的聽寫完成得很好,有的同學寫錯了能自己發現、自己改正。有的同學雖然寫錯了,可有趣的是這些寫錯的字,它還是一個字。你們看這‘一戶人家’的‘戶’,頭上少了個點就不是‘戶’了,而叫做‘屍’,‘死屍’的‘屍’。這個點就像腦袋一樣,一個人腦袋掉了還能活嗎?不就成了‘死屍’了?(孩子們開心地笑了。)再看這個‘鳥’字少了一點,就不是‘鳥’,而變成了‘烏’,是‘烏黑’的‘烏’。這一點就像是鳥的眼睛,鳥兒眼睛沒了,不是就烏黑一片,什麼也看不到了?(孩子們笑得更歡。)小朋友,你們看我們的漢字多麼有趣啊!”那時,才真正體會到語文知識是可愛的,學習語文也應該是兒童化的。尤其作爲一名低段的語 文 老師,面對着一篇篇有趣的'課文,更應該注重把童真童趣融入課堂,使語文教學富有誘惑力,讓孩子把語文學習當成一種享受 。學習童話故事時,可以遵循孩子活潑好動,樂於自我表現的特點,創設一個情境,讓孩子們帶上頭飾,通過生動的對話和精彩的表演,更真切地體會到作品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情感。學習詩歌時,可以藉助兒童最感興趣的美術和音樂,讓他們在聽聽唱唱、讀讀畫畫中,發展思維,更輕鬆地學習。

除此之外,教師還得注意帶着童心走進孩子的世界。在教學中,我們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不是一臺臺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既然是有思想,會活動的人,學生不可能一刀切,一個標準。所以我們還要善於關注不同層面的學生。尤其是那些後進生,教師要站在他的立場思考問題,並尋找一切可能的機會,幫助、關心這些孩子。無論課上、課下、活動中、娛樂時,都注意從感情、態度和語言等各方面表現出對他的信任、關心與尊重。注意挖掘他身上的閃光點,及時表揚和鼓勵。讓這些孩子有成功的體驗,樹立起自信心,有時僅僅是用一個眼神、一個小動作等細微激勵,都有助於這些孩子的進步。同時,教師應多多關注孩子的課外讀物,時常與孩子們交流閱讀體會,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他們對語文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總之,只要我們願意走近兒童,走進孩子的世界,語文教學定會充滿“童趣”的。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14

剛跟《山中訪友》過完招,接着便是更難上的《山雨》,這是散文家趙麗紅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

仔細閱讀了課文,我發現這篇課文的特色之一便是大量的使用破折號和省略號,大約有六處之多。破折號和省略號的用法雖然常講,但沒有整理過,而且給我的感覺是邊講邊忘,學生並沒有掌握。

上這一課,我索性將破折號和省略號的用法打在屏幕上,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揣摩用法。用法出自《國小語文教師實用辭典》

省略號:1、引文省略;2、列舉省略;3、話沒有說完或語意未盡;4、語意含蓄讓讀者想象;5、表示聲音的斷續或延長。

破折號:表示語意的註釋、轉換、躍進、或語言的中斷聲音的延長。

大多數學生能夠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給標點符號選擇正確的義項,但這一處略有爭議:先是聽見它的聲音,從很遠的山林裏傳來,從很高的山坡上傳來——

沙啦啦……沙啦啦……

這裏的破折號的用法衆說紛紜,我以爲是躍進,但未敢貿然定論。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覺得在理清課文的`寫作思路的基礎上,重點處理以下三個句子就可以了:

1、象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的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2、雨聲裏,山中的每一塊岩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着幻想的色彩。

3、這清新的綠色彷彿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

這三句話,勾勒出雨來的神奇,雨中的音韻美和色彩美,雨後清新的綠色,以及我對山雨的喜愛,大自然的讚美。且這三句話集中體現了課文的表達情感的手法:比喻,擬人,想象。抓住重點,問題便迎刃而解。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15

朗讀是學生閱讀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閱讀教學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訓練。它是指書面語言轉化爲出聲的口頭語言的閱讀,是發聲閱讀。教學法理論中對朗讀有過這樣的論述:文章的講解是分析、朗讀是綜合;講解是鑽進文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講解如同進行解剖,朗讀卻如同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能使人感受。

國小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是國小教學中讀的基本目標,也是衡量一節語文課任務完成的標準。”但是由於缺乏經驗和方法,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當學生讀得不符合要求時,有的教師只是簡單地提一下“要注意讀出感情”等要求後,讓學生再讀一次就過去了,長此以往,必將會影響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須改變這種狀況,切實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一、體會情感――把握朗讀基調

要讀好一篇文章,必須先深入閱讀,理解其內容,體會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讀時以聲傳情,準確地表情達意。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須緊扣課文,從字詞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層次結構,理清作者的感情變化線索,還要聯繫實際,閱讀時才能把握朗讀基調和語氣。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通過描寫一個小女孩大年夜在街上賣火柴的事情,反映了資本主義剝削制度的罪惡,表現了作者對窮苦人們的同情。根據該文的內容及中心思想,朗讀該文的基調就應該確定爲低沉緩慢。朗讀時又要根據每擦一根火柴小女孩內心的情感“悲――喜――絕望”的變化適當變換語氣、速度和語音,這樣才能生動地表現出文章的感情基調。

二、扮演角色――激發朗讀興趣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經常組織學生聽朗讀,包括教師的範讀和錄音範帶。國小生模仿力和記憶力是非常強的,在他們聽的過程中,會在頭腦裏形成一個朗讀的“模式”,從而更好地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瞭解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學會準確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情感,使語言表達得到良好的發展。所以,當學生聽過示範朗讀之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齊讀、個別讀、分組讀、自由度、分角色朗讀等各種朗讀方式的嘗試。

三、因材施讀――設計朗讀形式

朗讀形式應根據不同性質的課文來設計。突破朗讀難點,幫助學生加深對重點段落與詞語的理解。爲了突出重點,加強識記,對思想性較強的課文有關主要段落應加大力度齊讀,幫助學生熟悉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寫作意圖。爲了誘發靈感,活躍氣氛,凝聚感情,對句意連貫,內在聯繫緊密的課文,可採用層層點撥設問,步步引讀。目的是爲了引導學生讀懂、讀通課文。使朗讀訓練落到實處,發揮出讀的效果。

四、品味語言――訓練朗讀技巧

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通過讀,學生也同時獲得了說話的樣本和寫作的範例。這些技巧都必須在品析詞句段、體會感情中掌握。

(1)選擇感情濃烈的句段。課文中某些句段,比較集中地體現了作者某方面強烈的思想感情。比如《梅花》一文中“多少年過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這幅梅花和給我的手絹,就想到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這句話要求學生體悟華僑老人對祖國的無限眷戀和思國之情。

(2)選擇含義深刻的句段。課文中部分句、段是一個重要的知識點,蘊含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導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思考、討論,才能理解、領悟。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從我心底知道,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在愛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駛去。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這句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在兩個極端的愛下努力向前駛去。

(3)選擇描寫精彩的句段。課文諸如運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或者具有總起、過渡等作用的句段,都是學生學習語言表達方法的好素材。如朱自清先生的《匆匆》,這篇優美的散文,是一篇很好的朗讀素材,讓學生在讀中理解並珍惜時間的可貴,從現在做起,把握好今天,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五、以聽促讀――提高閱讀水平

在深入瞭解課文內容時,通過對語言、文字、句段的訓練,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以聽促讀提高閱讀水平。教師對教材中準確的詞語、優美的句式、生動的片段,要多作範讀,突出語言特點。堅持這樣的練習,就能慢慢促使學生掌握普通話的標準發音,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增強語感,提高閱讀水平。

如讀《十里長街送總理》,教師用哀婉的語調描繪情境:“人們常常幸福地看到周總理,看到他矯健的身軀,慈祥的面龐。然而今天,他靜靜地躺在靈車裏,越去越遠,和我們永別了!”教師悲傷的語氣,悲痛的表情,把文中人們送別總理的感人情景展現在學生面前,把無限悲痛和深切懷念的感情傳導給學生,使學生入情入境,從而激發學生深深熱愛和緬懷總理的思想感情。

總之,在朗讀教學時,教師要放開學生手腳,讓學生能自由自在地讀書,這是爲了讓每位學生都擁有一個自己的讀書的方法。同時,也要隨機應變,靈活運用多種朗讀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激起學生讀書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