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家居親子 美容瘦身 服裝搭配 職場 娛樂明星 旅遊
當前位置:雅秀範 > 家居 > 美文閱讀

國小的語文老師教學隨筆

欄目: 美文閱讀 / 發佈於: / 人氣:1.92W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爲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爲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國小的語文老師教學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的語文老師教學隨筆

國小的語文老師教學隨筆1

孩子們都特別喜歡看課外書,本來不會看書的孩子也一有空就捧着書在讀,我看在眼裏,喜在心頭。爲了鼓勵他們,我去新華書店買了一些書作爲對他們的獎勵。

爲了最大限度地發揮激勵作用,我把書全部展示給孩子們,讓他們自己挑選最喜歡的課外書。他們歡呼,快樂寫滿了幸福的笑臉,拿起這本,又捨不得那本,看看都挺好,無法取捨。最後,他們還是每人拿了一本書走了,卻似乎少了一份興奮,沒有了先前的雀躍。

有一天,一個男孩跑上來,“李老師,你給的那本書太好看了,我媽媽說我完全着迷了。”旁邊一女生聽見了,接過話茬,“我本來也想選你那本的,可我以爲我這本好看。”她雖然是笑嘻嘻的',卻是那麼的不自然,我看到的明明是一臉的不甘心。“那我們交換吧!你把書借給我,我的書借給你!”他們立即行動,可女孩的臉上依然不夠舒展。

原來選擇並不總是好事。孩子選擇最想要的書,卻不一定成爲最有效的激勵。人性就是這樣,得不到的最美,孩子也一樣。

學期結束,我又買了一些書送給孩子們,這次我換一種方式。那天,我把嬌嬌叫到我的身邊,輕輕地告訴她,老師發現你看了很多書,可你寫讀後感的本領還要加強,這本書可以告訴你怎樣寫好讀後感,送給你,拿回去好好讀。他一路蹦跳回到座位,幸福之感溢於言表。我又讓欣欣過來,表揚他的作文總是還有創意,構思非常獨特,可缺少一些細節描寫,好好讀一讀曹文軒的這本書,會讓你收穫很大。就這樣,孩子們都拿到自己的書,每個孩子都感受到這本書對自己的重要性,讀得都特別投入。

今天,孩子們雖然少了一份選擇,可他們卻是最幸福的。

國小的語文老師教學隨筆2

三年級是個承上啓下的過渡年級。培養三年級學生的語文能力,應着重放在段的訓練上。三年級段的教學主要任務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結合有關內容,展開合理大膽的想象。能找到重點句,理解句與句之間的關係,知道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

一、讀段

在段的`讀、說、抄、寫過程中,讀是基礎,讀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過程,一步一步地讀下去,達到透砌理解。過程得當,能理解得順,理解得深。應抓好三個環節。

一是初讀,讀出"順"字,要讀準字音、讀好停頓、重音,乃至速度、語氣,能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學生學語文的過程和學生的認知過程統一起來,讓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內容,經歷"具體——抽象——具體"的心理歷程。教師精心設計問題,以啓發學生的思路。對於重點段落,要讓學生在讀熟的基礎上,通過講讀,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三要熟讀。要指導反覆誦讀,直至熟讀成誦。使學生能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說段

說段在讀段之後進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對段的思想內容的理解,這樣把課文語言轉化爲個性語言,對課文語言進行同化。剛開始說段訓練時,學生會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複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師應具體指導學生一句一句地說,然後,把整段話連起來說。在指導說段時,還應把概括地說和具體地說結合起來進行。課文中人物的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等,可以聯繫課文,讓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能寫就不說,能說就不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寫段

在三年級段的教學中,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佔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學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須引導學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繫,認識段的組合規律,真正讀懂一段話。然後及時指導學生仿照課文中段的組合形式,進行寫的訓練,使讀和寫有機的結合起來,把讀寫訓練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這樣吸收在前、表達在後,既培養了學生讀的能力,對段的理解與認識;又培養了學生寫的能力,學會寫好片斷,讀寫相互促進,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讀寫能力。告訴學生寫段時。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

2、中間用幾句話對第一句展開記敘;

3、末句要總結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與第一句重複。用自己的話寫課文某段話的意思,要求用總分段式來寫。

4、仿段。

規定選材範圍,要求用總分段式寫。本冊教材後有很多寫段的練習題,應儘量讓學生多動筆進行寫段訓練,使學生語文能力有所提高。

國小的語文老師教學隨筆3

如何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爲主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位國小語文教師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問題。我認爲自國小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爲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爲始終。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爲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啓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揮個小故事,做個小遊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於播灑**,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如何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爲主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位國小語文教師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問題。根據對外地成熟經驗的學習及各個人在教學工作中所得,我認爲自國小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爲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爲始終。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爲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啓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揮個小故事,做個小遊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於播灑**,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

二是要引導啓發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文,去學知。由於學生知識少而有限。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內涵尤爲困難。如此這樣,就需要教者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

三是要講究課堂上的評價技巧。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後,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讚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於發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鼓勵爲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準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以從他發言的聲音、說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如有一次在討論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時,平時一個從不敢發言的同學舉起了手,他們回答引起了鬨堂大笑,但這個同學還是堅持把話說完,就從這一點上表揚了他,使他樹立了信心,逐漸由取舉於發言道有問必答,而且回答問題的效果越來越好。對於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於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他們能問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積極參與。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

而異。如有些同學性子急、愛衝動,他們往往沒經過深思熟慮就說就問。這時評價就重在幫助其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習慣。另外,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兒童長期處於滿足狀態,會失去進取和探索欲。

國小的語文老師教學隨筆4

古人云:“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身爲人師的我特別喜歡這句話,多年的教學實踐更讓我明白“學問無大小,能者爲尊”的道理。

還記得那是一次作文課,同學們都在專心致志地寫作,忽然有一個同學站起來問我“纏繞”的“纏”怎麼寫,我毫不猶豫地將這個字寫在了黑板上。不一會兒,班上的小語拿着字典走到我的身邊,輕聲地告訴我:“宋老師,你的‘纏’字少了一點,瞧!”說着,她把字典亮在了我的眼前。我定睛一瞧,果然如此。我感激地摸了摸小語的頭,隨機在大家面前訂正了這個字,並表揚了小語的善於發現、勇於糾錯的精神,我還風趣地說她是自己的“一字之師”。

孩子的眼睛是明亮的,容不得半粒沙子;心靈是純淨的,容不得一絲錯誤。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縱使你是老師,也有犯錯的時候。面對錯誤,你無須去遮掩、逃避,而應真誠地改正,虛心地接受學生的意見,你會發現學生的世界是那樣多姿多彩。教育無小事,事事皆教育。老師的舉手投足,一言一行都在影響着孩子,你播種什麼種子,你將收穫什麼。一個錯字,看似簡單的教學細節,實質能反應一個老師的教學理念,蹲下身子看孩子,才能讓你的教學能力不斷提高。從此,在學生面前,我不再敢大意疏忽,而是利用課餘時間給自己充電,身體力行去感染他們。課堂上,我會與他們進行朗讀PK賽,在朗朗書聲中互相激勵;和孩子一起探討問題,在激烈的辯論中放飛思緒;讓孩子走上講臺,盡情展現小老師的風采……課堂成了我們師生共同成長的舞臺。

抱着學習的心態走進課堂,你就會多些民主,少些專制;你就會多些肯定,少些苛刻;多些體諒,少些埋怨。如此,我們就不會再爲學生的幼稚而偷偷地笑,不會爲學生“品嚐活蚯蚓”而大驚失色,更不會爲學生的標新立異而全盤否定。你會發現,孩子的語言是那樣的生動活潑,孩子的思維是那樣的`聰穎敏捷,孩子的生活是那樣的多姿多彩,孩子的思維笑容是那樣的美不勝收。抱着學習的心態走進課堂,我們的課堂會更加和諧,我們的學生會更加陽光,我們老師會更加美麗。

國小的語文老師教學隨筆5

吃完晚飯,跟同事在校園裏散步,聊起了各自班裏的故事,她說有個靦腆的孩子問了她一道題,她耐心的解答之後,孩子特別開心,自己也有一種從未有過的滿足感。

是的,作爲教師的我們就是這麼容易滿足,僅僅因爲孩子偶爾關切的話語,解決一道難題的喜悅,保持一節課的認真。面對孩子的點滴進步,我們會覺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新學期,我們班新轉來一位女同學,許是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孩子對周遭的一切都是排斥的,休息的時候,她總是一個人坐在自己座位上,從不見她主動與人交流。這一切我都看在眼裏。在調座位的時候,我特地把她跟班長安排在一起,並私下囑咐班長帶着她熟悉校園,下課做遊戲的時候也叫上她。小姑娘感受到周圍的善意,便慢慢變得合羣了。

一次作文課,我要求同學們給自己所愛的人寫信,可以是身邊的任何人,讓人意外的是:她竟然給我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這樣說:老師,謝謝您,是您的關心使我儘快的融入班級,您是我最好的老師,我喜歡您!我的眼睛溼潤了,沒想到自己一個小小的舉動,竟換來孩子這麼大的善意。我承認,我的心絃被她觸動了。

也許有的人只聽到老師的反覆叮嚀,只看到老師的嚴肅面容,只感受到老師的輕鬆自在。其實不然,“醉後方知酒味濃,爲師方知爲師難”,站上了三尺講臺,我才真正理解了“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句話的含義,因爲,老師們是最容易感動的一羣人,一個精緻的手工,一句簡單的問候,一抹暖心的微笑,都能令我們動容。在與學生的相處中,老師無時不用心,無時不用情,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一個眼神,都是自己產自內心的一種表露。我們時刻牢記着:

孩子的微笑,我們的努力。

孩子的微笑,我們的感動。

孩子的微笑,我們的回報。

國小的語文老師教學隨筆6

因爲喜歡教學工作之餘喜歡看點閒書,有時心動手癢也會寫點小文章來自娛自樂。所以我有時認爲自己是適合一名語文教師的。可是,自從前不久看了一篇題爲“語文教師的專業修養問題——在陳日亮語文教育思想研討會上的發言”的文章後,我便一點也不敢再有這樣自以爲是的自信。我從書中摘抄了以下最喜歡的幾句話:“一個好的語文教師,必須具備對於語言表達的敏銳的規範感,對準確、妥帖、簡練的語言的瞬間感覺與判斷。”“所謂規範意識,就是無論寫字、遣詞、造句、使用標點,都要講規範;另一方面,就是對錯別字,對亂點標點,對不規範的用詞、病句,有一種特殊的敏感,即所謂“瞬間感覺和判斷”,不假思索就作出近乎本能的反應。”這是文中最讓我爲之感動的一個小細節,作爲北大著名教授錢理羣在談到自己時,這樣寫道:“……直到現在,還保持着這樣的習慣,無論走到哪裏,在什麼地方,只要看見錯別字,錯誤的標點,病句,就看得不順眼,心裏彆扭,恨不得馬上就像改作文那樣提筆把它改過來,這就是語文老師的職業習慣。說難聽點,這是職業病;說好聽點,這是職業責任感。”

作爲語文老師的我,以上的文字讓我讀了不由爲之心動。[]憑着多年來對文字一種本能的敏感,我認爲,這些看似平淡無奇的幾句話,如果沒有切身體會並經過仔細推敲是無法寫出來的。我反覆品讀這些簡潔而富有真知灼見的文字,想到自己身爲語文老師卻如此缺乏應有的專業素養,實在羞愧不已。在這樣的閱讀思考中,我告訴自己:從現在起,任何時候,都不要輕易忽略教育教學中的任何一個細節。

以上的閱讀使我不由回想起了不久前聽課時的一個小細節。一個年輕的男老師在執教《閱讀大地的徐霞客》一課時,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將“鍥而不捨”的“鍥”讀成了“qì”音時,教師立即給予糾正,不過,令我們奇怪的是,沒過多久,該老師在讀到這個詞時自己卻又把它讀成了“qì”。所以在評課研討的時候,大家紛紛又提到了這一點。在評課,我向大家坦誠自己其實也鬧過幾次這樣的“笑話”,雖然平時上課藉助課本,臨時糾正了自己和學生原來沒讀準的字音,但是,因爲平常沒怎麼在意去改正它,所以過後很快又讀成自己原來一直習慣的錯誤的讀音。然而,評課歸評課,我並沒有把這樣一個不值一提的小細節放在心上,因爲我在平時的教學工作、日常言語表達中也並不怎樣在乎音準這一方面。

讀書會使人的目光變得更敏銳、更善於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這是一直以來讀書帶給我的一大收穫。關於這一點,我想以最近發生在我課堂上的一個小細節爲例來談。上一週的一節複習課上,上課時,我讓全班同學一齊背誦上學期學過的一篇文言文《學弈》。學生將“使弈秋誨二人弈”一句中的“誨”讀成“huǐ”。可是我一時無法確定他們是否讀對,所以當即查了字典,然後馬上糾正他們的讀音,在給學生糾正讀音之後,我懷着真誠的態度向學生表示自己的自責和慚愧。因爲這在當時的我看來真是一件應該感到臉紅的事,雖然是上學期剛教過的課文,而作爲語文老師的我竟然沒能對學生這個錯誤的讀音作出“瞬間感應”。這課堂上的一個小小的細節引起了我的注意,於是下課後我立即在筆記本上記下了自己的反思。上學期教過的課文,學生竟然全體讀錯,這難道不是作爲語文老師的失職嗎(我不認爲這是故意小題大作)?於是我在想,爲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我回想起在自己的印象中,一直將“誨人不倦”中的“誨”讀成“huǐ”音,此外還有最爲關鍵的一個原因是:自己平時不怎麼在意糾正自己不會讀或讀錯的.字音。所以不管當時在教這篇課文時自己是否有讀正確並糾正學生的音準都已不再重要。由這個小細節中我突然又想到了最近複習時發現的一個實際問題,在教學生整理複習各個語文知識點時,我發現大多數學生在拼音這一部分掌握得不太好,可我卻一直苦於找不到問題所在。此刻通過這一個小細節的反思,我竟意外地找到問題的答案——原來最大的問題在於自己。寫完這一句,緊接着我腦海裏迸出一句:什麼樣的老師便只能教出什麼樣的學生,老師怎樣的素質、習慣決定了學生的素質、習慣。以後如何才能使自己避免再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我想解決的辦法就是:首先不斷提高自己對語言的規範意識和感應能力,才能在教學中對學生出現的錯誤及時給予糾正。

最後我想,作爲一名老師,如果我們真的願意靜下心來多點讀書、多嘗試、多思考,每天就會不斷有新的問題,新的發現在等着我們,使我們在瑣碎繁忙的教學實踐中體驗思考、創新帶來的充實與樂趣!

國小的語文老師教學隨筆7

蘇教版小語第三冊的《識字5》,以詞串的形式介紹了冬天的美景。全課讀來琅琅上口,有韻有味,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爲此,我教學時作了以下幾方面的嘗試。

一、創設情境,指導觀察。

兒童的思維具有易受情緒影響的特點。課始,通過談話“小朋友,秋天剛剛過去,寒冷的冬天就來到了我們身邊,你想對它說什麼呢?冬天裏,別有一番景象,想出去走走嗎?”在《郊遊》的歌聲中出示課文插圖,把學生一下子帶到課文的情境中,激起他們愉悅的情緒,調動起學生識字、誦讀的興趣,同時也增強了語言感知的形象性,爲全文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藉助遊戲,突破難點。

在學生初讀詞串後,爲了讓學生能和事物建立起初步的聯繫,我安排了一個“送信”的遊戲,讓學生把詞語貼到對應的圖畫中,學生很容易找到他們已經認識的事物,但對於北風和寒流,卻不找到該送到哪兒了,呆呆地站在那兒。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調節了課堂氣氛,更突出了本課的難點“寒流”和“北風”。同時也以這一生成爲基礎,組織難點的教育,學生更加投入,效果更好些。

三、入境品讀,讀中感悟。

在精讀課文時,要把“入境”與“品文”結合起來,藉助情境,品味語言文字的內涵,培養學生的語感。教學中,創設情境,“小朋友,讓我們坐上雪橇快樂地出發吧!”接着讓學生聽一聽,從北風的`猛烈和氣象阿姨的介紹感受到寒流的到來,再看一看觀察動物、植物和小朋友的不同表現,再通過自讀、互讀、小組讀、齊讀、賽讀等形式讀出自己的感受。這樣,引導學生在圖文對照中識字、誦讀,把識字、理解詞語和認識事物融爲一體。

四、注重積累運用,培養語言能力。

最後鼓勵學生用上課文裏的詞語,練習說一段話,學生在感悟理解的基礎上,識字與認識事物相結合,發展語言和發展思維結合起來,使學生積累的語言進一步內化,並在運用中轉化爲自己的語言,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達到了豐富了語言積累、感受語言的優美的目的。

國小的語文老師教學隨筆8

五年級已經學了兩個單元了,第二單元的卷子我也批改完了,他這次考了80分,雖然比第一單元少幾分,但已經在進步了。

記得當時我把第一單元的試卷批改完,在班裏公佈80分以上的同學的名字,當我念到“陳xx”時,他旁邊的田同學大聲告訴我:“老師,他抄我的題了,他自己肯定不可能考八十多分的。”她的話還沒說完,我就看到陳同學的小臉蛋就紅撲撲的,其實,我知道,他可能在考試的時候“偷瞄”了別人的試卷,那天考試,我發現他總是往田同學的卷子上看,後來我就站到他倆中間以示警告,他應該明白了,後來就自己做卷子了。可是,我不能當着這麼多同學的面揭穿他,我想了想,說:“我相信陳xx是自己做的,他進步很快,最近也經常找老師背書,我相信他以後還會考出更好的成績。加油哦,陳xx。”其實,我心裏是沒譜的,我還真不確定下次他會考的怎樣,因爲他的英語基礎不怎麼好,以前的`考試最多也就是及格。

從那次之後,我發現他給我背書的次數變多了,還問過我兩次題,上課表現也比以前積極多了,我很欣慰。更讓我沒想到的是,這次考試第二單元,他考了80分,這次,我確定,他是自己完成的試卷。

當我再次在班裏唸到他的名字的時候,沒有同學質疑他的成績,同學們大都尖叫:“哇,又考這麼好!潛力股啊!”他不好意思的笑笑,從他的臉上,我看到了他的自豪!

原來,有時候,信任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加油吧,陳同學,老師相信你以後會越來越棒的!

國小的語文老師教學隨筆9

事業前途平淡中的無奈

玉門市管莊學校李秀蘭

可以說,每個剛剛走上講臺的教師都曾經有一番壯志宏圖。有的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爲學校的領導,有的想通過自己的`拼搏成爲一代名師,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歲月的流失,工作的打磨,許多人的棱角光滑了,雄心沒有了,壯志消失了,更多的是對事業前途失去了信心,在平淡之中無奈地工作着。因爲他們發現,原來現實和自己的理想差距如此遙遠,在學校裏並非你的業務水平高就能走上領導崗位,於是,這些人,有的向社會投降了,成了自己曾經厭惡的人,更多的是變得冷漠甚至於消極反抗了。他們發現現實和自己的教育之夢距離太大了,必須在應試教育的怪圈中旋轉,否則就會遭受家長的指責,人們的不滿,最好收起你那一套教育的烏托邦,回到可憐的現實中,爲了生存麻木而機械地重複前人的勞碌,於是現實和理想的矛盾掩藏了,只是如此工作着。當然也有少數輝煌燦爛的人物。教育氛圍應該引起我們反思,爲什麼要讓我們教師如此無奈地在平淡中工作,難道我們不需要激情烈火地點燃嗎?我們不願意在平淡中無奈地工作,我們同樣需要陽光燦爛,生機勃勃,我們不願意在灰色中流淚生活。

  20xx.09.25

國小的語文老師教學隨筆10

今天早上,7:10的時候,班裏已經來了很多學生。他們在自由地小聲讀書。

我叫停他們說,人的基本的語言能力包括,聽、說、讀、寫。在早讀老師沒有佈置任務之前,我們應該注重練習自己的朗讀的能力。只有平時積累,到關鍵時候才能展現出來。比如,很多人想參加升國旗活動,在選主持人的時候,有些人就因爲普通話問題而不能被選上。這個時間,沒有必要急着背記東西,相反,應該練習自己的口才。

大家知道,我們正處於聲音的變聲期,更是應該注重鍛鍊自己。爲什麼我們中國人說英語,總是缺少那個味兒呢?原因在於,在語言發育的關鍵期(一歲半左右),我們沒有接觸到正宗的美式或英式英語。我們的'聲帶沒有接收到相應的信號刺激。過了這個關鍵期,學起來很難。難不是不能,就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現在,我們的聲帶處在變聲的關鍵期,要注意鍛鍊聲帶。當我們試着向美的方向去讀時,我們聲帶的就服務於美,當我們迴避美的時候,聲帶就回避了向美的方向發展。當我們需要美的聲音展現時,就會感到力不從心。

說完之後,我從語調方面給學生示範應該怎樣讀。如,"中央電視臺"這幾個字。我用不同的語調試讀,讓學生感受不同語調的給人的不同感覺。或許,我讀的有點誇張,學生聽得認真、開心。(開心很重要,只有開心,纔可能接受你的觀點。)

同學表示聽懂了我的意思,我示意他們開始讀書。我在黑板上寫下了一句話:"美麗是追求來的,努力得來的"。

朗讀開始啦,趙老師也進來了,看懂了我的意思,沒有急於佈置學習任務。

尋找美的活動也開始了,我在教室過道里慢慢走着,仔細地聽着。遇到朗讀美的,或是正努力朗讀美的同學,停下來給予讚賞。這是利用榜樣的力量,引導其他同學認真朗讀。

走到王鑫成哪兒,聽他讀的特別的好聽,我給了極高的讚揚。他也很激動地講述了他國小的經歷,一直做主持。他的經歷再次驗證了,能力是在活動中發展的。

邵佳琪在讀書中一直表現很優秀,我給你讚許的微笑。

孔德亮聲音有點兒小。我問他吃飯沒有。他小聲對我說吃過了。我說沒有吃吧。此時他知道我的意思了,聲音大了許多。

張浩強近日學習認真,我伸出手與他握手,傳達我對他最近狀態的認可。我順便問了一句,最近玩不玩遊戲。他告訴我說沒有玩。我說,如果一個月不玩,我將去家訪。

國小的語文老師教學隨筆11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學理論中的精彩一筆,陶先生認爲"做"就是教學中的實踐環節,只有採用"做"這樣的實踐環節才能讓"教"與"學"合一。陶先生"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有重要的其指導意義。《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即要讓學生在大量的、豐富多彩的"做"中,感悟、習得,逐漸掌握語文的規律。可以說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就是通過具體的"做",將教師"教"授語文知識技能的過程與學生在應用中"學"得新知、提高能力的過程整合爲一種綜合的教學活動。

首先,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語文活動,緊密結合語文教材的各種"做"的活動應當是語文綜合活動的基本內容。其次,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語文活動,各學科與語文相關的"做"的活動都應該是語文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再次,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實踐性非常強的語文綜合活動,各種貼近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做"的活動,也應該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下面談一談筆者以"做"爲中心進行三年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一些體會。

一、緊扣教材"做",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三年級首次出現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個全新的內容,這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對於三年級的學生卻是完全陌生的。再加上三年級的學生往往問題意識淡薄,他們還不太會主動引發問題進行思考。因此教師首先要緊扣教材,巧妙地設計和安排各種"做"的活動,縮短學生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之間的距離,引發學生對於活動內容的高度關注,以此來落實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的每一篇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名篇佳作,也是學生學習語文最主要的途徑,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首先可以緊扣每一篇課文展開。

1、緊扣課文內容的表演活動陶行知先生指出,喚起了興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體,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各學科教學必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前提,方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根據三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模仿能力強、直覺形象思維佔優勢的特點,我們經常性地安排一些緊扣課文內容的表演活動。如在《陶罐和鐵罐》、《亡羊補牢》、《驚弓之鳥》等多篇課文的教學中進行課本劇表演,在《比絕招隊《東方明珠》等課文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比絕招"、"小導遊"表演等。這些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熔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於一爐,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表現欲,鍛鍊了學生的膽量、氣質,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審美情趣。

2、緊扣課文內容的製作活動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解放學生的雙手、解放學生的頭腦。緊扣課文內容進行各種有趣的製作活動既能讓學生動手動腦,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三年級課文中有不少製作活動的切入點,如學習《花鐘》一課,可根據課文內容或根據自己平時的觀察製作一個"花鐘"。學習《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一課後,可引導學生編寫一張"保護綠色家園"手抄報等。在活動中學生的閱讀概括能力、版面設計能力得到了鍛鍊,審美、鑑賞、繪畫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緊扣課文內容的拓展活動

課程改革實驗教材中的課文,不是以傳統一篇一篇"課文"的形式而是以一組一組課文的形式出現的。一組課文一個"主題氣將一篇篇課文融合在一起,根據這樣的編排特點,語文綜合性活動的內容除了可以緊扣一篇課文"做",也可以緊扣一組課文的主題進行設計,拓展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例如三年級下冊教材的第五組安排了以"愛"爲主題的一組課文,我們在學習這一組課文的過程中進行了"爸爸媽媽我愛你"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活動中我們安排了以下幾個內容:向親人鄰居瞭解爸爸媽媽是怎樣疼愛你的:仿照課文內容寫一份"爸爸媽媽的賬單":爲爸爸媽媽做一張感恩卡:請過生日的爸爸媽媽到學校彙報綜合性活動的成果,共慶生日。這些活動內容,有的是這一單元中教材原來就安排的綜合性活動內容,有的是結合教材拓展延伸的內容。這兩方面的內容都緊扣教材,並體現活動的層次性,學生通過"學"課文能夠初步體會父母對子女的愛,然後通過"向親人鄰居瞭解"、"仿寫爸爸媽媽的賬單"等活動深深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最後用具體的實踐活動"爲父母做一張感恩卡"、"爲父母慶生日"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這樣,父母對子女的愛、子女對父母的愛都得到了融合和提升,學生的心靈得到了一次洗禮,實現了教師"教"學課文、闡述文本、培養能力與學生"學"習課文、理解文本、體會真情、提高能力的整合。

二、整合教材"做",豐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因此,我們應該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與其他學科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尋找各學科之間的關聯點,設計出多學科整合的綜合實踐活動。整合後的活動不僅在數量上添磚加瓦,而且在質量上高屋建領,極大地豐富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

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我們的民族國小》這篇課文時,我們結合《品德與社會》學科、《美術》學科一起組織了"誇誇我的國小"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們用畫筆、相機,用一雙雙明亮的眼睛記下了學校每一個美的景緻,還通過查閱資料和採訪老師等形式發現學校一個又一個曾經的輝煌。語文課上同學們將自己的發現和優美的課文融爲一體,與民族國小的學生一起誇誇自己心愛的國小,表達對學校生活的熱愛。品德與社會課上學生製作了《校史報》,爲學校光榮的歷史感到驕傲,美術課上學生們用畫筆畫下了"美麗的校園",還發揮想像畫下了"未來的校園",並配上了精美的設計說明,用繪畫的形式表達了對學校深深的愛。這樣的'活動力日強了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三、聯繫生活"做",激活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陶先生認爲: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書,"我們的教育不限於學校的形式","整個社會是我們的學校,全部生活是我們的課程"。他極力主張把學生從學校這個"鳥籠"中放飛到大自然中去自由朝翔,到生活的大風大浪中接受人生洗禮。的確,生活是語文的源頭活水,選擇貼近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綜合性實踐活動,必然會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三年級語文教材中安排了不少環保主題的課文。爲了從小搞羌學生的環保意諒,我們在三年級下學期安排了主題爲"關心周圍的環境"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先讓學生自由結合組成小組,共同商定一個活動計劃,想一想開展的方式和內容,然後大家分頭行動。有的小組進行了細心的觀察和記錄:"稱了稱家裏每天產生多少垃。圾"、"算了算自己家一年用掉多少噸水"。有的小組去實地訪問,追尋一條原,本乾淨的小河變得渾濁骯髒的原因。還有的小組蒐集了許多的資料,瞭解嘉興近幾年來水資源缺乏、水質日益惡化的現狀。活動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勁頭十足,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國小的語文老師教學隨筆12

在同學們的作文本里,我是努力積極,小宇宙爆棚的百變女神。這個小小的作文本里,寫滿了我從小到大都不曾擁有過的殊榮。我哪有孩子們形容的那麼好,相反我倒是心生慚愧。

論專業課,我覺得我應該是那種沒有什麼功底的人,充其量我只不過比孩子們多讀了幾本書,多認了幾個字,我所知道的知識,教室裏的孩子們淌過歲月的河流,懂得只會比我更多。我常常覺得我是那種看起來假裝很有學問的樣子,其實內裏底氣是不足的。所以每當讚美聲紛至沓來時,感動之餘更多的是感激。翻至四月詩人,打開還是那樣工整的小楷,不論什麼話題都能扯我身上。

他寫我的背影太深情;他寫我讓他的喜怒哀樂都有了意義;他寫是我將他帶到了詩歌的國度,是我告訴他詩和遠方還有苟且其實一點都不對立……他是我們班的四月詩人,總喜歡在《老師我想對你說》裏,寫些無厘頭的詩,年少的哀傷和明亮,不知如何下筆寫評語時,我會回贈他一首小詩。四月詩人總覺得是我影響了他,可是我又何嘗不是受他的影響。因爲他,我才體會到詩歌更深層次的含義。不久前看見詩人喜歡的女生在朋友圈裏曬了張圖,圖裏的女生在異國的街道,寂靜又美好。

那一刻我就八卦地腦補了一下詩人受傷的.表情,既而,我就在心裏暗暗地祝福詩人,希望詩人學業事業一路開掛,時過境遷,即使青春的愛戀不再,詩人也能大方瀟灑地跟昔日地女神揮手寒暄……

好吧!我想象力有點豐富了……轉眼初見已成昔日,同學們總會想方設法在文章裏寫起我,不起眼的我,就這樣在孩子們的文字裏被美化,被崇高,被愛戀……我本是拿這份職業餬口的,何曾想,熬過平淡日子裏的一蔬一飯,它竟慢慢成爲我的英雄夢想。

回首向來蕭瑟處,有風有雨還有你。

我承認,你也影響了我。

國小的語文老師教學隨筆13

今天語文課上,我們學習了《學棋》這篇課文,這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課文,課剛進行一會。這時候只見班級的“積極分子”孟凡豪同學舉手了,本以爲他要回答問題,就讓他站起來,沒想到他冷不丁說:“老師,今天我過生日!”看着孩子興奮的臉上期待着老師的祝賀神情,真不忍心打斷他。二年級的孩子就是這樣天真、可愛。

“今天是你生日啊,老師祝賀你。那我們一起給孟凡豪長生日歌吧!”在我的鼓動下,大家一起高聲唱起“祝你生日快樂……”我想,其實他只是想告訴我,今天是他的生日,僅此而已。

看着小傢伙高興的笑臉,我們也很高興。我想無論如何也要擠出兩分鐘時間爲他慶賀一下。

“同學們,我們只是給孟凡豪唱了生日歌,可是這點祝賀還不足以表達我們的心願,我建議……”我的話還沒有說完,平時伶牙俐齒的小姑娘姜玉珍站起來說:“老師,我們送他禮物吧!”“好啊,可是要送不花錢的禮物就最好了。”我引導着他們朝我設想的`方案來說。

“老師,我可以給孟凡豪做賀卡。”

“你的建議真好!我贊成。”我肯定了學生的想法。

“老師,我給他畫幅畫。”小畫家夏康傑說。

“老師,我送他一本書看看”。

大家七嘴八舌,一會五分鐘過去了,我又把孩子們引入中課堂中。孩子們想法是單純的,有意義的,如何抓住教育的資源對學生進行教育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也許我的做法沒有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但是這個小小的舉動保護了一個幼小的心靈,值得慶幸。

國小的語文老師教學隨筆14

現在的學生寫作文很少打草稿了,寫出來的東西自然詞不達意,甚至有些面目全非了。對此,筆者很是頭疼。

寫作文先打草稿然後謄抄在作文本上,這本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可幾次三番的作文課下來,對於作文打草稿竟有些失望了。在我口乾舌燥、唾液四濺的近一節課後,發現學生打草稿的越來越少,很多學生竟是全然不顧我的苦口婆心,置我的`千叮萬囑於耳外直接“畫”在了作文本上。於是,學生們寫作文的過程一片忙亂,借橡皮塗改液的,交頭接耳詢問遺忘字詞的,間或聽到“嗤……”撕紙的聲音……

針對這種情況,我思考了良久。我們的作文有打草稿的必要嗎?我認爲,作爲國小生作文還是有打草稿的必要的。國小生剛剛接觸作文,從開始寫話到現在每篇要求400字以上,可是說是一個打寫作基礎的階段,這個階段學生寫作水平整體上不是很高,需要通過各種方式方法,比如寫作技巧、寫作思路、選材等方面的錘鍊寫作能力才能夠提高,而打草稿正是鍛鍊這些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學生作文初稿寫完以後,可以多方面的進行查找問題,字、詞、有無語病,整體結構等等,可以通過小組間探究進行有效的修改、潤色,而這樣的過程正是作文水平不用斷提高的過程。現在國小生不願意打草稿,一下子越過了這個階段,對寫作水平的提高拋棄了很重要的一條途徑。

經過多次觀察,發現學生不喜歡作文打草稿有幾種原因:

一、沒有認識到打草稿的重要性,認爲打草稿與否無所謂,漸漸地都不願意打草稿了,長此以往形成寫作文不打草稿的習慣。

二、爲了追求速度,尤其是書面考試的時候時間緊,總想着快點結束好乾別的事情,不願意去打草稿。

三、相互攀比。大家都不打草稿,我爲什麼還要打草稿?

四、平時我們的要求不嚴,導致學生們作文不打草稿習慣的養成。

……

在國小階段不打草稿很容易影響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爲了減少和杜絕學生不打草稿作文的習慣,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讓學生認識到作文打草稿的重要性。只有從思想上認可了,學生才心甘情願的想去打草稿。

二、通過硬性手段,比如教師自己或者安排小組長檢查修改草稿後再謄抄,“逼”着學生去打草稿。

三、通過進步作文展示,讓學生感受到打草稿作文的進步,激發學生打草稿的習慣。

……

學生作文不打草稿,很大程度上是我們縱容的,我們科任教師只有自我繃緊打草稿這根“弦”,學生才能按着作文提高的路子越行越寬,越寫越好。

國小的語文老師教學隨筆15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六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我針對上學期本班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特徵,本人在本學期對語文教學工作做了些調整,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現作出總結:

一、認真備好每一節課,課後及時反思。

課前,我認真備課,明確重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把握教材的關鍵,並根據瞭解到的情況認真選擇教法。課後,我及時對每一節課進行反思,反思教學方法,反思教學環節,反思學生課堂學習過程等等,並在備課本上記錄下來。

二、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積累

要想學好語文,只憑課本是不夠的,必須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我引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籍,培養學生課外知識量。要求學生必須根據自己課外閱讀的內容做摘抄,可以是作文,可以是名言,可以是精彩片段……時間久了,學生積累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我相信這樣的活動對於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是大有好處的。

三、做好學生的輔導工作。

本班學生語文基礎比較差,學生愛動、貪玩,缺乏自控能力,學習積極性不高,有一部分學生總是不能按時完成作業。以優生來帶動差生,對學困生的'學習進行輔導和幫助。又利用每一個學習小組組內成員進行競爭來帶動全班同學共同進步。

四、狠抓學生閱讀理解這個薄弱環節

本班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差、貪玩、注意力不夠集中,針對這些,本期重點放在讀上,從讀中理解詞義、句子的含義,從讀中體會思想感情,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概括、創新。

國小的語文老師教學隨筆16

1、小聲讀課文,把你感覺有趣的句子和段落標出,多讀幾遍。這樣一步步有層次、有目的的閱讀,使學生不知不覺地在閱讀實踐中掌握讀書的方法,形成了閱讀的能力。課堂中還重視學生語言的積累,如讓學生說說:“這封信最打動你的是哪些地方?從中你對巴金爺爺有了哪些瞭解。”他們在朗讀句子“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比維持我們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要爲別人花費了它們,我們的生命纔會開花。”時,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談感受等,體會巴金爺爺對生命的理解和對我們的殷切期望。

2、三個維度教學目標有機結合,相互滲透,融爲一體,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如讀書建議:選擇你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你最想讀哪一句話?這樣的話語不僅使學生明白了讀書的要求,還使學生想參與、想表達他最喜歡的內容,調動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再如:在交流讀書體驗時,根據學生的讀書感受,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去讀、去想;再讀、再體驗,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驗到樂趣,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錢學森》教學反思

《錢學森》一課生動地記敘了我過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在美國時,一刻也沒有忘記祖國,以及回國後爲我國運載火箭和導彈的研製及發射作出了卓越貢獻,讚揚了他時刻不忘祖國的高尚情懷。教材有兩個突出特點:

1、通過語言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強烈的愛國情懷,是本篇的重要寫作特色;同時,文中還有多處側面描寫,也能夠烘托人物的特點。

2、本文的寫作思路較爲清晰“留學、回國、貢獻”,但是作者採取的是倒敘的寫作順序,設置懸念引人入勝,有別於一般文章。在教學中還有一條主線就是寫作方法的指導教學,“語言描繪表達人物特點”“側面描寫烘托人物特點”“倒敘”等,順着這條主線,文章“坎坷回國路”的處理就可以換個方法,這也是側面描寫,這也是烘托人物的愛國品質的,如果抓住了這點,那就完整許多。

這篇課文感情真摯,動人心絃。課堂上,我緊緊抓住錢學森所說的話,結合補充資料,引導學生進行品讀、感悟錢學森的`愛國情懷。在教學中,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在最後一個環節,讓學生展開想象,寫一寫:當錢學森雙腳踏上祖國土地的那一刻,他會說些什麼,做寫什麼呢?在寫後交流時,學生們各抒己見,最讓我意想不到的是,竟有一個同學以詩歌的形式呈現,並且在朗讀時,是那麼地

有感情,真可謂是聲情並茂。看到學生那麼的動情,我知道學生們真正的走進了文本,與主人公的愛國之情產生了共鳴,達到了學習這篇文章的目的。

《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中刻畫了“在惡劣的環境中,成爲一個成功者,一個英雄”的魯濱遜的形象:“身着羊皮短衣短褲,腰間別一把小鋸、一把斧子,肩上掛着**袋子,背上揹着一個筐子,掛一支鳥槍,頭頂撐一把又醜又笨的羊皮傘??”儘管這是小作者的想象,但卻是"具有大無畏冒險進取精神的人"的形象代表。他的想象來源於魯濱遜在艱難困境中的種種表現,來源於對魯濱遜不屈靈魂的深深敬意,來源於對探索、創造精神的追求。

《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通過魯濱遜的故事,告訴我們:在突如其來的不幸遭遇前,不能慌了手腳,要努力樹立起戰勝困難的信心,要善於觀察和思考,尋找一切有利生存和發展的因素,進行創造性勞動,同時還要努力排除孤單情緒,要看到希望,要樂觀向上。儘管我們現在不太可能會碰到魯濱遜的境遇,但是他積極的人生觀同樣值得我們學習和繼承。這也就是《魯濱遜漂流記》能代代相傳的原因。

在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去關注主人公遭遇到了哪些艱難和挫折,這對他們的人生起了什麼影響,以此來體會主人公在逆境中奮起的崇高品質。

我以爲這篇課文最重要的一個功能是,課文不僅是一篇日記,而且是一篇非常優秀的讀書筆記,學習了課文我們不能不引導孩子說說,這篇讀書筆記主要是圍繞哪些方面來展開的?我們也可以嘗試讓孩子選擇一本書,認真閱讀,圍繞這三個方面嘗試寫一篇讀書筆記。

《小草和大樹》這篇課文,從課題表面來看,寫的是自然界中常見的兩種事物。初讀課文後,便了解到課文寫的是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的成材故事!小草和大樹在文中有着深刻的含義,學生只有對文中的小草和大樹的含義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後,才能輕鬆的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題。那麼,如何引導學生理解詞義以及學習課文呢?本次教學設計,我在教學時作了如下嘗試:

一﹑整體感知課文

本課以自然界中常見的兩種事物作爲課題,比較接近學生生活,所以,我先讓學生就課題暢談自然界中這兩種事物的特徵。學生根據自身的理解從形象方面

不難概括:小草很不起眼,而大樹則很高大。隨後,我質疑:如果小草和大樹分別表示兩種不同地位、身份的人,那麼你們認爲,它們分別代表什麼樣的人?對於這樣的問題,學生很容易就概括出:小草象徵着低微不起眼的人,大樹則象徵着高貴顯赫的人。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是相通的,這樣設計,便於學生產生興趣,並且爲下文學習鋪墊。

二、聚焦“文學”,思索小草和大樹的含義

在學生對小草和大樹在身份上有了整體認識後,我引導學生再次認真讀課文,並概括全文內容,隨後聚焦“文學”一詞,隨後我總結質疑:從課題上我們知道,“小草”可以代指身份低微不起眼的人而大樹則可以代指身份高貴顯赫的人。如果從“文學”這個角度上來看,“小草”和“大樹”分別可以代指什麼樣的人呢?這樣的設計教學,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就能夠通過教師的引導,對文中的小草和大樹有了一個整體的理解,這樣的教學避免了在課堂上對小草和大樹的內在含義的枯燥講解。並且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總結結論,也易於調動學生的的思考。就內容而言,也爲下文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質疑:是小草還是大樹?

理解含義後,再提出“她們是小草還是大樹”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這樣做能養成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的好習慣。並且由這個問題,讓學生對本文內容也有更深印象的理解,爲下文學習奠定基礎!

四、“小草”到“大樹”所受挫折

以問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走近人物內心。這一部分內容,學生只有真正理解夏洛蒂的內心的期待,他們才能真正理解詩人羅伯特騷塞的回信對她的打擊的程度是非常深的。

在學生對文章內容分佈有了瞭解之後,師質疑引導:一個人的成功,背後總要經歷很多挫折與磨難,三姐妹從文學界的“小草”變成“大樹”,她們經歷了那些挫折與磨難?邊讀課文邊化出相應的句子,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對於騷塞的回信這部分內容,首先我通過創設情境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騷塞這封信的真正含義。理解信中騷塞所說話時的那種傲慢與訓誡。在理解的基礎之上,指導學生讀出信中的那種傲慢而又冷冰冰的口吻。

最後,在學生能夠有感情的讀出這段文字之後,我再創設情境:夏洛蒂滿懷信心的將信寄了出去,沒有想到卻收到這樣一封回信。此時,夏洛蒂的內心會想些什麼呢?她會怎樣對待這封信呢?讓學生就此問題暢談,在此基礎上學習下文,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描寫夏洛蒂姐妹做法的詞語、句子,體會她們三姐妹的堅定的決心。

《姥姥的剪紙》這篇課文采用第一人稱,敘寫了姥姥心靈手巧,剪紙技藝精湛,圍繞“喜鵲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紙展開了“我”和姥姥之間動情有趣的故事,表現了“我”對姥姥的深切懷念之情。

教學過程中,我緊緊抓住“姥姥的剪紙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姥姥心靈手巧、勤勞善良”這條線索,帶領學生走進姥姥與作者的內心情感世界.通過引導學生理解“熟能生巧,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從中感悟姥姥的話是經驗

之談,做什麼事都要有恆心,有毅力,勤練不止!姥姥爲什麼如此熟練,下面的“總剪”二字透露端倪,因爲老是不斷地剪,豈能不熟練?手都有準頭了,因爲總剪,再熟練不過了,日久天長,剪起來就心中有數,從哪兒開始,到哪兒結束,要注意什麼,剪起來才能得心應手,豈不是有了準頭了。這樣循序漸進的教學,學生很容易明白。

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學生的說話練習還需老師進一步引導,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像姥姥剪紙那樣,因爲不斷地練習,反覆地實踐,達到了熟能生巧、出神入化的地步,從而進一步體會姥姥的話中寓意!

國小的語文老師教學隨筆17

國小三年級是學生從低年級邁向中年級的第一個階段,這個年級的學生已經基本上適應語文的學習,而如果需要得到提高,也必須由語文老師加以引導,三年級以段的教學爲重點,那麼,怎樣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是應切實抓好段的讀、說、抄、寫訓練。

一、讀段

在段的讀、說、抄、寫過程中,讀是基礎,應抓好三個環節的讀。一是初讀,要突出"順"字,要讀準字音、讀好停頓、重音,乃至速度、語氣,能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在此基礎上,才轉入講讀,指導理解課文內容。

二、講讀

要突出"思"字,要把學生學語文的過程和學生的認知過程統一起來,讓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內容,經歷"具體——抽象——具體"的心理歷程。如《花鐘》第一自然段,第一遍讀,初步瞭解整段話寫什麼;第二遍讀,概括每句話寫什麼;第三遍讀,抓住重點詞理解句子意思,如第二句,這句話寫什麼?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是寫花的種類多、姿態美。)第三句話寫什麼?從哪些地方可以知道?第四遍讀,概括段意。講讀後的讀,要突出"熟"字,要指導反覆誦讀,直至熟讀成誦。

三、說段

說段在讀段之後進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對段的`思想內容的理解,這樣把課文語言轉化爲個性語言,對課文語言進行同化或順應的基本訓練。剛開始說段訓練時,學生會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複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師應具體指導學生一句一句地說,然後,把整段話連起來說。《金色的草地》第2自然段,在指導說段時,先複習。然後說說這段寫了什麼季節的景物,反映了什麼?(這段寫了草地秋天的景物,反映了孩子們自由自在的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在指導說段時,還應把概括地說和具體地說結合起來進行。

四、抄段

抄段,可以加深理解和強化記憶。爲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要選擇好抄學的段落,二是要指導抄寫的方法。所抄寫的自然段,應是在表達方面有特色的典型段落,並且容易被學生模仿的。如《風箏》第二自然段寫放風箏的動作,但第三自然段寫放風箏的快樂,兩段均有特色,但第二段結構比較複雜,而第三段文字優美,兩相比較,應把第而二、三段作爲抄寫內容。

在抄寫過程中,看一個字抄一個字,看一詞抄一個詞也不行,應做到至少是抄句。即看一句抄一句,逐步過渡到抄段,即熟讀後抄下來。抄好後應認真檢查一遍,漏了的詞要補上,多了的詞要刪掉。一般來說,遺漏或隨意增加的部分都是不甚理解的表現。因此修改後應再讀一讀,想一想,加深理解。

五、寫段

三年級作文重點是練習“寫出內容比較具體的片斷”在實踐中,我把寫好總分段作爲寫段的基本訓練。並堅持寫好總分段的幾條具體要求:

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中間用幾句話對第一句展開記敘,末句要總結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與第一句重複。主要練習形式有三種:

1、補段。補總述句和總結句;或補分說句。

2、用自己的話寫課文某段話的意思,要求用總分段式來寫。如學了《風箏》一文,要求用總分段式寫作文。(根據第一段的意思寫)。

3、仿段。規定選材範圍,要求用總分段式寫。

此外,我還經常訓練另一種段式,即在一段話裏要含有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經過、事情發展的結果、自己的感受、看法六要素,重點要用優美的詞句寫明白事情發展的過程。寫好這種方式,對學生初步掌握記敘文的要求是非常有益的。

國小的語文老師教學隨筆18

新學期開始,我們又迎來新一界的一年級新生。看着他們一副副稚氣的模樣,穿起整潔的校服,十分可愛。一年級的學生有自己的個性,有獨特的風采,看着他們的小臉,真讓人疼愛。

一年級的學生象一張白紙,老師您在上面畫晴天,它會出太陽;老師您在上面畫陰天,它會起風雨。

有老師說,一年級的學生不好教,沒形成學習習慣,太調皮了。於是,一套套訓練方法出爐了:排隊排不好,一節課學排對;上課吵鬧,改爲靜坐課;走樓梯吵鬧,一節課改爲學走樓梯……形形式式的訓練,老師的目的只有一個:讓學生儘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身爲教育工作者,本人以前對此類教學方法沒什麼異議。可是,以上方法應用在本人女兒身上,觸動了作爲家長的我。我不禁想對同行說:先了解學生,再製定方法吧!

事情是這樣的,女兒在一所省級學校讀一年級,學生們對新環境很好奇,包括對同學和校園裏的一草一木。在開學第二週上午第四節,同學在老師帶領下在課室門口排好隊,到五樓上專科課。聽女兒說排隊的時候有幾個男孩特別愛說話,在走樓梯時學生們看到牆上掛的蝴蝶標本都情不自禁發出驚訝的讚美聲。大概就是這些不安靜,惹得老師很生氣,於是讓他們一班人從五樓到一樓,又從一樓到五樓一直走到下課時間過了十分鐘還不能結束。

中午,女兒給我打了電話,哭得很傷心。她認爲老師不公平,排隊紀錄好的與不好的同學一起罰,走樓梯走得腳都發軟,累了不敢說,尿急了不敢說,下午不要去這個學校上學了。

聽了這番話,我的'心很酸,女兒的話也代表一部分孩子的心聲。作爲老師,對着這些小不點肯定是想一步到位,利用開學一、二週時間,把孩子訓練好。可是,老師,您在孩子的心裏會是怎樣的呢?

這個問題,我在腦海裏思考,一年級的學生一般很喜歡錶揚,要是老師在排隊前先進行獎罰的說明,如:能安靜排好隊的同學,老師下課獎一個紀律好的印章蓋在書上;上樓梯時,會有很多掛畫和標本,可是我們現在不看,下課時再看,要是能作到,老師下課又獎一個紀律好的印章蓋在書上。要是拿到十個印章,可以換一封表揚信,拿到三封表揚信可以換個神祕禮物。我相信,孩子是喜歡錶揚多於批評,對於個別調皮者,可以下課再做其思想工作。

教育的方法是多樣的,要是我們在定方法前先了解學生的特點,收到的效果可能會更好。希望看到此貼的老師們談談看法,交流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