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家居親子 美容瘦身 服裝搭配 職場 娛樂明星 旅遊
當前位置:雅秀範 > 家居 > 美文閱讀

馬哲關於實踐的概念

欄目: 美文閱讀 / 發佈於: / 人氣:4.62K

馬哲關於實踐的概念,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社會性的客觀物質活動。實踐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活動,是溝通主觀和客觀的橋樑。下面跟隨我具體瞭解馬哲關於實踐的概念

馬哲實踐的概念1

社會實踐的形式多種多樣,但最能體現實踐本質的是生產實踐、處理社會關係的實踐和科學實驗。其中生產實踐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實踐的特徵:

1、實踐是物質性的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構成實踐活動的諸要素是可感知的客觀實在,實踐的結果會引起了客觀世界的某種變化。

2、實踐是人類有意識的活動,體現了自覺的能動性。人具有理性思維,所以從事的是不同於動物的本能活動的有目的、有意識地改造世界的活動。

3、實踐是社會的'歷史的活動,具有社會歷史性的特點。實踐的社會性是指人們總是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中進行實踐活動。實踐的歷史性是指人的實踐活動受社會歷史條件制約,隨着社會歷史條件變化而變化。

馬哲關於實踐的概念
  

馬克思實踐概念的誤解

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馬克思的實踐概念遭到了雙重的誤解:一種誤解來自傳統的馬克思主義者以及在他們思想的影響下編寫出來的哲學教科;另一種誤解來自當代的某些馬克思思想的研究者。

誤解一

追隨者雖然對馬克思哲學與西方傳統哲學之間的關係缺乏認真的研究,但在思想方法上卻深受西方哲學中兩大潮流的影響。一是近代西方哲學中重認識論、方法論的潮流;二是由現代西方哲學家孔德所肇始的、拒斥形而上(當然也包括形而上學的基礎部分本體論)的實證主義潮流。

一方面,本體論問題被懸置起來了。馬克思從來不像傳統哲學家那樣去談論與人的實踐活動相分離的抽象物質,他關注的是物在人的實踐活動中與人之間的關係。馬克思明確地指出,應該從實踐,而不是從傳統哲學家所說的、與人的活動相分離的物質或事物出發看問題。這些論述清楚地表明,馬克思的本體論絕不是被他的某些追隨者所誤解的抽象物質的本體論,而是一種實踐唯物主,即生存論的本體論。

馬哲實踐的概念2

首先,實踐是趨向善的活動。

在哲學史上,亞里士多德最早將實踐作爲一個哲學範疇加以研究,他將人類活動分爲理論、實踐和製作三種。理論活動的本性是求知,“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理論主要研究“既不運動也不分離的東西”,即事物的原因和原理。理論知識是關於事物永恆和必然的知識,其知識形態是物理學、數學和神學。

理論活動不以任何外在目的爲目的,僅以自身爲目的,即爲了求知而求知,求知本身就是目的。

“當目的是活動以外的產品時,產品就自然比活動更有價值”,因而,創制活動是最低賤的活動。可見,在亞里士多德那裏,他區分了實踐和創制,實踐的'目的是人自身,是人希望自身更完善的活動,具有價值指向和人文關懷,而創制的目的在人之外。亞里士多德認爲實踐活動的目的是追求善,幸福是“最大的和最好的善”。

其次,實踐是感性的人的活動。

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批判“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時,他認爲“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做感性的人的活動,當做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

馬哲關於實踐的概念 第2張
  

在這裏,馬克思認爲實踐是感性的人的活動。“感性”是哲學的基本概念,一般與理性相對而言,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即從“感性確定性”開始。在黑格爾看來,感性的東西是最貧乏的東西,因爲它沒有任何規定性。

再次,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

在馬克思的文本中,勞動、生產、實踐是交替使用的,馬克思未對他們之間的差異進行過嚴格區分。在亞里士多德那裏,生產是創制的特徵,而在馬克思這裏,生產、勞動等同於實踐,只是在學科劃分上,我們一般將生產、勞動視爲經濟學概念,而將實踐視爲哲學概念。

在馬克思看來,以生產、勞動爲基本形式的實踐具有本體論意義,生產是勞動的本質,進而是包括勞動在內的全部實踐活動的本質,甚至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本質,“個人的一定的活動方式,是他們表現自己生活的一定方式、他們的一定的生活方式”。

馬哲實踐的概念3

馬克思實踐概念的本真含義

在哲學史上,亞里士多德、特別是康德曾明確區分了兩種不同意義的實踐活動:一種是“遵循自然概念的實踐”,亦即認識論和技術主義意義上的實踐;另一種是“遵循自由概念的實踐”,亦即本體論和倫理學意義上的實踐。

馬克思不贊成亞里士多和康德關於實踐概念的偏狹的觀點,即把實踐僅僅理解爲倫理、政治等領域中的活動,而主張把經濟領域和其他一切領域中的實際活動都理解爲實踐。

馬克思把實踐理解爲全部社會生活的本質,但這樣一來,他是否也像康德所批評的那樣,把兩種不同的實踐概念混淆起來了呢?其實,馬克思這樣做是有自己的深意的。

(1)在整個實踐活動中,構成其統一之基礎的是生產勞動

因爲人們爲了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而爲了生活,就要先解決衣、食、住等問題;“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

馬克思進一步指出:“這種活動、這種連續不斷的感性勞動和創造、這種生產,是整個現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礎。顯然,馬克思是在生存論的本體論的'基礎上統一全部實踐活動的。

馬哲關於實踐的概念 第3張
  

馬克思的生產勞動概念同時蘊含着“認識論解釋框架內的實踐概念”和“本體論解釋框架內的實踐概念”這兩個不同的維度。當人們從人與自然界的關係的角度,即人改造、控制自然的角度去考察問題時,生產勞動就成了“認識論解釋框架內的實踐概念”;而當人們從人與人之間的生產關係乃至整個社會關係的角度,即人改造社會生活和政治制度的角度去考察問題時,生產勞動又成了“本體解釋框架內的實踐概念”。

(2)在馬克思的實踐概念中,本體論維度是根本性的

馬克思始終是在本體論的意義上談論實踐活動的。也就是說,在馬克思的實踐概念中,本體論維度是根本性的,認識論維度則是植根於本體論維度的。

一旦人們撇開本體論維度,從單純的認識論維度去理解並解釋馬克思的實踐概念,尤其是他的生產勞動概念,必定會否棄馬克思實踐概念的本真含義。

Tags:馬哲 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