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家居親子 美容瘦身 服裝搭配 職場 娛樂明星 旅遊
當前位置:雅秀範 > 旅遊 > 社會熱點

端午節的別稱有哪些:端午節的別稱是什麼,你知道幾個

欄目: 社會熱點 / 發佈於: / 人氣:3.1W

端午節的別稱有哪些:端午節的別稱是什麼,你知道幾個

端午節簡介: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爲“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關於端午節詩句)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的別稱有哪些:端午節的別稱是什麼,你知道幾個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是古代吳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之說。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爲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爲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的別稱有哪些,端午節的別稱是什麼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陽節、端五節、端節、重午節、重五節、午日節、五月節、夏節、惡日節、採藥節、送藥節、艾節、菖節、蒲節、菖蒲節、沐蘭節、浴蘭節、浴蘭令節、鬥草節、小兒節、娃娃節、香包節、龍舟節、龍船節、解糉節、糉子節、糉包節、苦瓜節、詩人節、衛生節等40個別稱。

比較廣爲人知的端午節別稱:

1、端陽節

據《荊楚歲時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爲“端陽節”。

2、重午節

午,屬十二支,農曆五月爲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3、天中節

古人認爲,五月五日時,太陽重人中天,故稱這一天爲“天中節”。

4、浴蘭節

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污爲俗。漢代《大戴禮》雲:“午日以蘭湯沐浴”。

5、解棕節

古人端午吃棕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糉葉的長度、長者爲勝的遊戲,故又有“解糉節”之稱。

6、女兒節

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七年級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爲女兒節。”

沈榜宛《雜記》載:“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飾小閨女,盡態極妍。已出嫁之女,亦歸寧簪以榴花,曰女兒節”。

7、菖蒲節

古人認爲“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爲驅邢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端午節的別稱有哪些:端午節的別稱是什麼,你知道幾個 第2張

端午節別稱竟有40個之多:

中國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一向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饒有趣味的是,端午節是中國節日中擁有別稱最多的一個。要問正名加別稱究竟有多少?前人的研究,結論至多是三十多個;就筆者所知,有一位人士列出最多,共計三十四個

端午之名,最早見於晉·周處(242——297年)《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爲什麼該節被稱作端午?原來,“端”是始、初之意,“午”則通五,所以,端午不過是初五的換一種寫法。

端午節有大量別稱。通常列出的如:端陽節、端五節、端節、重午節、重五節、午日節、五月節、夏節、惡日節、採藥節、送藥節、艾節、菖節、蒲節、菖蒲節、沐蘭節、浴蘭節、浴蘭令節、鬥草節、小兒節、娃娃節、香包節、龍舟節、龍船節、解糉節、糉子節、糉包節、苦瓜節、詩人節、衛生節。

上述這些別稱,最好理解。如端陽這個稱呼,是因爲“五”爲陽數(單數爲陽,雙數爲陰),故端午又稱端陽。惡日、艾節、蒲節、浴蘭節、鬥草節、小兒節的稱呼,則是因爲在端午這一天,古代認爲是毒月惡日,傳統民俗要求人們上山採藥,舉辦門上或堂中插艾葉、菖蒲等屬於藥物的植物,飲雄黃酒,用蘭花湯沐浴,兒童要佩香囊,以五色絲繩系在脖子、手或腳腕上(大人則係臂),爲的是禳毒祛惡辟邪,併爲紀念楚國詩人屈原而舉行賽龍舟、吃糉子以及踏百草、蕩千秋等多種多樣的活動。從節日基本內容的介紹人們就可看出上述名稱的由來。

龍節、龍日節、龍子節。

這是著名學者聞一多在《端午考》中提出的觀點。他認爲四五千年以前吳越民族奉神龍爲圖騰,自認爲是龍子龍孫,端午節本是吳越民族舉行龍圖騰祭祀的節日,賽龍舟便是祭儀中半宗教、半娛樂性節目。這就是說,龍節或稱龍子節,不是端午的別稱,而是端午節的本名,端午的起源來自於少數民族的龍圖騰祭祀日。賽龍舟也不是爲紀念屈原,而是早在屈原以前就已存在了的活動。此觀點今已被學界所普遍接受。

女兒節、女媧節、天中節、地蠟節

嚴格地說這些名稱不是端午的別稱,而是恰巧與端午同日且另有起源的節日。其具體情況本文從略,願意進一步瞭解的可在網上的百度之類的網上進行搜索查閱。

再有一個因爲無以歸類,且特別有趣,須單獨列出,叫“白賞節”。這個別稱是筆者在1994年最早提出的。 見《吳中歲時雜記》:“端午……人家各有宴會慶賞……百工亦各輟所業,羣入酒肆哄飲,名曰白賞節。”就是說,到了端午,殷實富裕的人家舉辦的宴會多,於是各行各業的底層老百姓就去吃白食,因此就產生了這樣一個下里巴人的別名。

最後,筆者要補充的是至今仍不見於任何人提及的,也是由本人獨立在古籍中發現的另一個稱呼, 這就是“馬本命日”。

此節與上面列舉的女兒節等一欄的節日類似,同樣不是端午的別稱。但既然大家都把這些同日異節納入,那麼添此一節也不屬於出格。

何謂馬本命日?宋代《武林舊事》卷三“端午”條記曰:“俗以是日爲馬本命,凡御廊邸第之上乘悉用五彩爲鬃尾之飾,起韉寶轡,充滿道途,亦可觀玩也。”這不啻是給馬過節日了。人有本名年,世多知之;馬有本命年,則知者鮮矣。中華民俗之大千世界,當真是無奇不有。

這樣,本名加別稱,就達到整數四十個了。

Tags:端午節 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