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家居親子 美容瘦身 服裝搭配 職場 娛樂明星 旅遊
當前位置:雅秀範 > 旅遊 > 社會熱點

千年懸棺之謎揭開:崖葬古代少數民族的葬式(貴族中盛行)

欄目: 社會熱點 / 發佈於: / 人氣:4.97K

千年懸棺之謎揭開:崖葬古代少數民族的葬式(貴族中盛行)

崖葬,中國南方古代少數民族的葬式之一。屬崖葬中的一種。在懸崖上鑿數孔釘以木樁,將棺木置其上;或將棺木一頭置於崖穴中,另一頭架於絕壁所釘木樁上。人在崖下可見棺木,故名。懸棺葬工程艱險,耗資大,主要在貴族中盛行。

千年懸棺之謎揭開:崖葬古代少數民族的葬式(貴族中盛行)

懸棺的懸法:

棺葬式是一種處置死者屍骨的特殊方式,在我國主要分佈於古代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對這種富有深厚文化涵容的懸棺葬式,存在着許多令今人無法解釋的困惑之處。比如,遠古時代的人們到底是用什麼辦法把裝有屍體和隨葬物品、重達數百公斤的棺木送進高高的崖洞裏去的。

1、【唐 張鷟《朝野僉載》中】曾記有古人在臨江高山半山腰間開鑿石穴安葬死者的情形,辦法是從山頂上放繩索把棺木吊下來。1978年,福建省博物館曾使用這種方 法,用轆轤自山頂上放下鋼繩,從武夷山白巖洞取下一具完整的船棺。但是,今人所實踐的吊置棺木之法,並不能解決古人置放懸棺過程中的所有細節問題,比如怎 樣在崖壁上鑿孔並打入木樁擱置棺木,用什麼辦法才能把棺木勾拉到預定的位置上,其困難之大均難以想像。何況三千年前的古人怎麼可能擁有足以吊起數百公斤重 量的鋼繩呢?

千年懸棺之謎揭開:崖葬古代少數民族的葬式(貴族中盛行) 第2張

2、【清 許瓚曾《東還紀程》記載】湖南常德沅江流域有一“倒水巖,石皆壁立水濱,逶迤高廣”,壁上鑿有十個洞穴,下臨絕壑,其中有個洞穴內藏有五具棺材,“舊傳爲 沉香棺”,如果理解爲是沉香木製做的話,其分量之重自然又過於一般木棺。這樣重的東西,又是怎樣把它擡升進壁穴裏去的呢?許瓚曾便向當地人請教,當地人也 只能提供先人的傳說,據講是趁沅江漲水時由“健鬼引絙而上”。如果此說屬實,那麼就還存在一種與從山頂上吊下棺木正好相反的辦法:即利用水位擡高,以船載 棺而將之運進預先看好的天然洞穴或人工鑿成的崖竇裏,等水位降低後,便有了石壁懸棺下臨絕壑的奇特景觀。

3、【一種設想】參照菲律賓巴拉望島的古代居民安葬甕棺的辦法,依靠繩索、長梯之類的攀緣工具,將包裹屍骸的麻袋及板材、殉葬物品和必要的制棺工具 等,一一借單個人力運送到事先選定的洞穴中,然後現場制棺成殮並予安葬。

4、【古人架設棧道】根據在四川珙縣、興文和貴州鬆桃等地懸棺葬遺存的考察,指出也存在升置懸棺的可能性。

葬地的形勢各異,歸葬的個體方式也略有差別:或於崖壁鑿孔,椽木爲樁,尺棺就置放 在崖樁拓展出來的空間;或在約壁上開鑿石龕,屍棺置入龕內;或利用懸崖上的天然巖溝、巖墩、巖洞置放屍棺……人死了,要找個歸宿,要爲失去靈魂的軀殼找一 個妥當的安置辦法,從這個意義上講,懸棺葬和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等等葬式一樣平常。

千年懸棺之謎揭開:崖葬古代少數民族的葬式(貴族中盛行) 第3張

在 雲南,今昭通地區沿金沙江、白水江、關河流域的懸棺不說是絕無僅有,肯定是分佈最多、最爲集中的地區。就已知情況,鹽津縣的豆沙關、底坪、棺木巖、靈官 巖,威信縣的瓦石、石洞、永善縣地黃華,不下10餘處;巖樁、巖墩、巖龕、巖溝、巖洞等各種懸棺葬的形式一應俱全。尤其是豆沙關懸棺,保存最多、最完好, 地勢最險峻,被學者稱爲“上古遺存,天下奇蹟”,“懸棺博物館”。

上述傳說,點明瞭古人施行懸棺葬的用意,是爲了“死不落土”。那麼,這種觀念是如何產生的,其他地區和民族的懸棺葬習俗是否也受同樣的觀念支配?就筆者寡見,目前似乎還沒有人從這個角度探討過。

專家解讀懸棺之謎:

見過懸棺的人,第一感覺都是特別的神祕,而神祕之中的神祕,就是古代人在生產力不發達的情況下,是怎麼把這些沉重的棺木放到高高的懸崖峭壁之上的。這個問題也是懸棺千古之謎的核心,大家提出了種種猜測,堆土法、漲水法、地質變遷和絞車……

千年懸棺之謎揭開:崖葬古代少數民族的葬式(貴族中盛行) 第4張

原來,這是一種崖墓葬。隨着更多的封門板跌落,越來越多棺木重見天日。有的是羣葬,一個洞穴放置了十幾具棺木,也有夫妻葬,更多的是獨葬,都被放置在峭壁上的天然洞穴裏,而且都選擇了朝陽的一面。

經過國家文物局鑑定,懸棺主人生活在春秋戰國時期。國家文物局經過碳14鑑定,發現這些文物已經有兩千六百多年的歷史了,也就是說13號洞的懸棺主人生活在我國曆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